机械臂在凯德新能源车间精准抓取电池模组时,村支书陈志强正站在中控台前查看绿美作战图——朱平沙村这个蝉联四项省级荣誉的明星村庄,7月初迎来发展里程碑。在建文洗涤智能仓库,无人叉车穿梭的月台堆满发往欧洲的货箱,而三公里外的河岸公园,村民将龙舟桨插入新栽的宫粉紫荆树坑。这种产村共舞的和谐场景,正是东莞"百千万工程"三年攻坚的鲜活答卷。
产业升级战场如火如荼。临港产业园的保税仓内,价值千万的新能源设备贴着"加拿大直运"标签,全自动生产线正将60亩"工改工"地块的效能推向极致。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建的散货码头沙盘:当工人焊接第八号吊机基座,河对岸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封顶,外立面太阳能板在烈日下泛着蓝光。村委委员老黄指着充电站电子屏:"超充桩10分钟补能300公里,既服务物流车队,也方便荔枝电商冷链车。"
生态蝶变在边海河岸悄然发生。绿化专员用AR眼镜扫描古榕树,系统自动推送养护方案;"花卉超市"的货架上,村民用枯枝换领的蝴蝶兰幼苗吐出嫩芽。二十户"美丽庭院"示范户门前,废弃渔船改造的花箱里爬满使君子藤蔓。河道清淤船驶过处,白鹭群掠过新栽的400棵落羽杉——这些场景被浓缩在村史馆的生态沙盘上,与隔壁展厅的新能源专利证书形成奇妙呼应。
夜幕降临时,法治公园的草坪亮起星空灯。儿童乐园的滑梯旁,农民公寓阅读驿站的灯光映照着《现代农业科技》期刊;夜市摊主将糖画勺转成涡轮造型,呼应着日间参观的智能车间。龙舟训练码头上,青壮年在船桨刻下名字,备战中秋竞渡赛。当"火柴盒音乐会"奏响《在希望的田野上》,科技园区的探照灯与绿道萤火虫光点交相辉映,恰似这个全国示范村"既见产业星火,又闻稻浪蛙鸣"的发展哲学。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