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厦镇交通动脉正经历一场外科手术级改造。4月8日10时,随着重型机械驶入上塘河路,这条连接东莞南站的生命线正式进入18天全封闭期。施工围挡从水霖实验学校北门路段向东西延伸,截断所有车流人潮的物理切割,暴露出城市基建迭代的锋利现实——2.8亿元投资的龙林附路二期工程正与时间赛跑,试图缝合困扰塘厦13年的交通"历史伤疤"。
绕行方案折射出城市路网的脆弱性:西荣路往东莞南站车流被迫在林电路口进行90度急转,经南站南路、东路的折线路径,相当于让城市血管临时搭建人工旁路。现场工程指挥部电子屏实时跳动着绕行车流数据,执勤交警的对讲机里不断传来各节点通行压力警报,这场涉及6车道一级公路标准的空间重构,正在考验城市管理者的精密调度能力。
深挖工程档案发现,这条命运多舛的交通要道堪称基建领域的"化石标本"。2011年立项的龙林附路原计划3.67公里贯通湖景路与工业区,却因多重阻滞沦为半截混凝土遗迹。航拍画面显示,未完工路段杂草已吞噬部分路基,形同城市肌体上的坏死组织。2022年通车的1.5公里一期工程虽短暂激活区域循环,但真正决定东莞南站集疏运效率的"任督二脉",仍系于此刻正在攻坚的跨河大桥与中桥建设。
施工方透露的工程节点暗藏玄机:宝山水系河道立体穿越方案采用预制箱梁工艺,这在南方汛期前实施的"窗口期突击",实则是与自然规律的精准博弈。现场技术负责人指着重型架桥机强调:"每片35米钢混梁的吊装误差必须控制在毫米级,这既是对建设精度的严苛考验,更是对13年等待的郑重交代。"
从惠塘高速田心收费站俯瞰,新路网雏形已撕开城市天际线。双向6车道的设计流量将直接冲击现有交通格局,当60公里/小时的设计时速撞上现实通勤需求,这场持续18天的"阵痛"或将改写塘厦西部片区的发展坐标系。周边商户贴在橱窗的工期倒计时牌,与工程指挥部墙上的战略进度图形成微妙互文,共同见证着城市新陈代谢的进行时。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