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

交通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0-03-13 10:20:06
  东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
 
  东莞今年起全面推进新一轮全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刚刚,记者从市委市政府召开东莞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暨品质交通与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工作会议上获悉,东莞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的实施意见》和《东莞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一批文件。
 
  据了解,东莞力争在2020年底前稳定广深第二高铁及中心城区始发站的线位和规划选址,并依托广深第二高铁始发站、东莞东站、虎门高铁站、东莞站、东莞西站、东莞南站、滨海湾站、松山湖站等站场,打造全市“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东莞将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全力打造以全市“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为锚固点,以通勤、客运、货运交通廊道为支撑轴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功能更加清晰、衔接更加科学、运行更加智慧、效率更有保证、能耗更趋绿色”的总体目标。
 
  城市交通从“对小汽车友好” 向“对公共交通友好”转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初步构建便利化、人性化和高效率、 高品质的公交慢行体系,市民群众交通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加快畅通对外高快速铁路通道。构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铁路网络,加快编制《东莞地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优化东莞铁路站场布局和线位规划。深化广深第二高铁以及中心城区始发站规划研究,力争在2020年底前稳定广深第二高铁及中心城区始发站的线位和规划选址。推动虎门高铁站等增加高铁班次停靠。启动中南虎城际、深莞增城际前期研究。加快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建设,2020年全面开工建设深茂铁路(东莞段),2021年全面建成赣深高铁、佛莞城际轨道。
 
  加快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加快构筑城市轨道交通“十”字型骨架,全面推进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建设,2021年底前启动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与国家高速铁路衔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前期工作及城市轨道交通主干网建设,争取2022年底前启动建设1号线支线工程及3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强化与广州、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对接,加快推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与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广州地铁5号线、广州地铁25号线以及深圳10号线东延线对接的前期工作。深化中心城区通勤轨道规划研究,完成市轨道交通6号线、7号线、8号线、12号线等线路详细规划。
 
  构建全市“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支撑体系。编制《东莞地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加快开展全市“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TOD综合开发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依托广深第二高铁始发站、东莞东站、虎门高铁站、东莞站、东莞西站、东莞南站、滨海湾站、松山湖站等站场,打造全市“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以综合交通枢纽为锚固点、综合交通廊道为支撑轴的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全市“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TOD片区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力争2020年底前启动虎门高铁站站房改扩建和站前广场基础设施工程,2021年底完成东莞南站(塘厦站)周边主要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力争与站房同步投入使用。大力实施东莞东站周边综合整治工程。
 
  加快完善客运联程服务设施。在东莞西站、西平站试点推动城轨—地铁安检流程和技术标准衔接,有效提高安检和检票效率。推动城市候机楼向轨道站场周边布局。
 
  加快区域一体化路网规划研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路网体系研究,2020年底前完成《东莞市区域路网衔接详细规划》,重点推动莲花山过江通道、狮子洋跨江通道、丹平快速二期等对外通道的前期研究。深化“中心城区—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多层次便捷交通联系研究。立足于打造“30分钟交通圈”,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区—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为核心节点的多层次市域交通网络,进一步强化交通互联互通。深化中心城区通勤轨道、中心城区高品质城市连廊、环城路高架线(石鼓—上屯段)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研究。
 
  加快推进莞番高速二期等重点道路项目建设。2022年底前完成深外环高速东莞段、莞番高速二期、桑茶快速路及东延线等高快速路项目建设,加快常虎高速、莞深高速改扩建及莞番高速三期、环莞快速三期工程建设。大力推动对外通道建设,启动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东莞段)首期工程等。
 
  加快东莞港主港区建设。发挥东莞港内河集装箱运输干线港优势,到2022年底前开工建设3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打造珠三角区域性重要港口。
 
  推动公水、水铁等多式联运发展。充分利用东莞港以及深圳港、深圳机场等资源,推进多式联运,试点铁水联运、公铁联运、陆空联运跨市一票到底并逐步转向全面推广,鼓励开展空铁、公铁等联程运输服务。
 
  规划建设100公里公交专用道。开展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研究,逐步划定公交专用道不少于100公里。适时开展有轨电车等新型公共交通方式研究。
 
  提升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及服务质量。优化全市公交线网,构建“快、干、支、微”公交线网结构,2020年完成中心城区公交线网规划,优化调整线路不少于20条。2020年底前出台公交票制优惠政策,给予通勤、换乘乘客倾斜的公交票价优惠。
 
  开展交通拥堵节点专项整治。按照“一点一方案”的原则,推行“微创新”改造,推广应用可变车道、借道左转、单向交通、共乘车道、潮汐车道、“拉链式”交替通行等新型交通组织方式。围绕主干道路常发拥堵路段,动态梳理排查拥堵节点,连续3年每年完成不少于2批交通拥堵节点整治。攻坚推进松山湖大道中医院路段等交通拥堵节点治理。试点选取若干镇街(园区),强化指导力度,提供技术支撑,畅通内部微循环。
 
  开展交通拥堵片区综合整治。按照“一区一对策”,采取综合治理方式,围绕医院、学校、商圈等热点片区开展交通综合整治,重点研究推进市人民医院万江院区、市妇幼保健院、东莞植物园等拥堵片区综合整治。
 
  推动停车设施项目建设。到2022年底前,全市新增停车位不少于18万个,其中配建停车位不少于9万个,路外公共停车位不少于9万个,中心城区新增路外公共停车位不少于1.5万个。2020年底前,重点推动市人民医院万江院区立体停车库等37个停车设施投建运营试点项目建设。
 
  构建智慧停车云平台系统。实现全市停车信息全面联网,加强停车资源共享和停车诱导服务,强化停车智能管控和引导。2020年底前完成东莞大道—鸿福路口片区智慧停车云平台试点建设并开发智慧停车服务移动端APP。2021年底前完成全市智慧停车云平台建设。
 
  建设智慧交通运行中心。2022年底前,建成交通领域信息数据全面覆盖、高度融合、共享共用,指挥联动、业务协同的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
 
  探索无人驾驶试验段建设。支持新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支持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等“互联网+”运输服务新业态发展。积极推进松山湖高新区、凤岗镇无人驾驶试验段建设,探索建立无人机、无人车智慧物流体系。
 
  推动道路慢行空间品质提升。促进慢行系统与生活社区、商业设施、公园绿地、街头小品等融合发展,推进鸿福片区、世博片区、西平片区、华南摩尔片区等商贸、办公、居住集中区域以及东莞大道、莞太路、东城中路、东纵路等一批道路慢行系统建设。各镇街(园区)连续3年每年打造不少于2条、不少于3公里的慢行品质示范街道。
 
  推动构建连续立体步行系统。在市镇中心区过街需求集中、条件适宜的路段,新建30处以上立体过街设施。加快推动中心城区高品质空中连廊规划建设。
 
  推动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围绕现状及在建的轨道站点,完善慢行设施建设,加强公交接驳服务,探索建立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调度协调联动机制。2022年底前完成10个轨道站点片区三网融合示范建设。(来源:i东莞)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