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女身穿漂亮民族盛装浩浩荡荡回“娘家”

民俗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8-11-20 11:45:56

  出嫁女身穿漂亮民族盛装浩浩荡荡回“娘家”
 
  活鸡、活鱼……200多名出嫁女身穿漂亮的民族盛装,戴着凉帽,肩上挑着担子,浩浩荡荡地回“娘家”,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昨天上午,新围社区山嘴头老屋举行第一届出嫁女回娘家联欢会,200多名出嫁女相约一起回娘家,与亲友团聚。
 
  当天,全村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村口竖立着红色喜庆的充气拱门,村巷沿路插起彩旗,挂起了红灯笼,处处洋溢出喜庆祥和的气氛。 
 
  早上9点,“担篮”仪式正式拉开序幕,200多名出嫁女身穿喜庆的红色上衣,手中撑着柄红色花伞,排着整齐的队伍,形成一条百米长龙,浩浩荡荡地回娘家省亲。长长的队伍中,有正值新婚两三年的年轻女,有略显阅历脸上已开始有皱纹的中年妇女,也有满头银霜的老婆婆,无一例外的是,她们的脸上都荡漾着欢乐的笑容。
 
  其中,20多名出嫁女代表遵循客家习俗“担篮”回娘家,头戴黑色帽穗的凉帽,有的肩上担着装满了米面、果菜、糖果等礼物的大竹篮,有的担着用红绳绑住的活鸡、活鱼等。伴随着热闹的鞭炮声,她们“担篮”到村口,家中兄长、舅舅们早早来到村口,敲锣迎候,接过竹篮把这些从这个村出嫁回村的出嫁女们领进村口,重演了出嫁女回门探亲时的喜庆场面,也表达了娘家人对出嫁女“常回家”的期盼之情。
 
  “五十年代转外家,妹子头上戴笠麻,箩格装块冷甜饭,亲娘接女笑哈哈。六十年代转外家,手中拿柄花布伞,袋里有饭又有肉,父母一见乐开花。”在新围还流传着一首客家民谣。歌词描述了出嫁女回娘家的欢乐景象。 
 
  今年80岁的老人家李德光说,在客家文化里,出嫁女回娘家有个传统习俗叫“担篮”,以前生活困苦,出嫁女回娘家的事不容易,逢年才回娘家一趟。因此回娘家前夕,出嫁女会准备两个大竹篮,里头装着给娘家的礼物,通常是鸡鸭鱼等禽类、自家种的蔬菜以及给孩子吃的糖果、花生等。到了回娘家那天,就在肩上挑着长长的竹竿,两头用红绳挂着装满了礼物的大竹篮,头上戴着的客家凉帽,一脚深一脚浅地沿着泥土路走回许久未见的娘家。
 
  但随着社会发展,客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出嫁女回娘家越来越方便容易,“担篮”回娘家的传统习俗渐渐被遗忘。因此借着这次机会,李德光凭着几十年前的记忆,重演了旧时出嫁女回门探亲时的喜庆场面,希望村里人继续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
 
  几十年重逢自是欣喜,不少外嫁女特地从香港、广州等地赶回来,见到儿时的同伴,大家都十分激动欢喜。现场许多好久没见的姐妹们,手牵着手,开心地聊起了家常。“我25岁出嫁到今年62岁了,平时大家各有各的家庭要照顾,回娘家的时间又总凑不到一起。一转眼这么多年了,今天才再次见到许多儿时伙伴,非常高兴。”李玉友说。 
 
  说起这次活动,今年50岁的李奕平激动地说,“刚开始我们只是想回娘家小聚一下,但没想到随后越来越多的姐妹加入。这次活动我们姐妹们筹划了2个月,而且活动经费都是由出嫁女们自愿捐助而来,看到现场的姐妹们那么开心,我真的很高兴。”
 
  据了解,本次出嫁女回娘家活动由山嘴头和老屋小组外嫁姐妹自发组织筹备,筹款总计近10万元,花了2个月的时间筹备服装设计、场地安排布置、表演节目等。出嫁女们还准备了精彩纷呈的文艺汇演,表演了客家山歌、客家舞蹈以及40年前由原班人马重演的客家戏剧《陈白笔》选段等节目,以此表达对家乡的感恩之情。(来源:厚街发布 )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