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马传说》成功入选省级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

民俗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7-12-07 09:59:55

  《节马传说》成功入选省级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
 
  将军殉国,其马被英军掳至香港,英军饲之不食,近则蹄击,跨则堕摇,以致忍饿骨立,持节绝食,亡于香港。
 
  ——摘自节马碑碑文
 
  “忍饿骨立,持节绝食……”这说的是一匹战马,它曾是鸦片战争中著名将领陈连升的坐骑,沙角海战中,陈连升战死沙场,它被掳至香港,“英军饲之不食,近则蹄击,跨则堕摇”,最终亡于香港。记者昨日从虎门镇获悉,这一令人闻之泪下的《节马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省级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
 
  “这匹节马的故事已流传了150多年。”虎门文物办负责人钟文峰告诉记者,“1841年年初,镇守沙角炮台的陈连升指挥守军,同数倍于己的英军力战,英勇殉国。他的坐骑——一匹黄骝马后被英军掳至香港,不食而死,被誉为‘节马’。”百余年来,人们感动于节马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虎门的文学爱好者将它进行了整理,收录在《东莞民间传说故事》《节马与陈连升》等书籍中。
 
  “民间文学《节马传说》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存在,呈现的是爱国精神,固守的是民族气节。”钟文峰说,“保护这一珍贵的非遗,对人们深入了解鸦片战争,充实爱国主义教育教材等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于是,几年前,东莞市和虎门镇制定了《节马传说》非遗项目保护计划,启动《节马传说》非遗的保护工作,促进这一非遗项目的资料挖掘、整理和保护。近年来,人们还以《节马传说》为素材,编排对口单弦《节马颂》、电影《节马生死签》等,广为传诵。
 
  “经过努力,民间文学《节马传说》去年成功申报为东莞市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上个月,又经过了专家评审,成功申报成为广东省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钟文峰说。
 
  为纪念陈连升和沙角海战中的殉国将士以及这匹节马,东莞市在虎门沙角炮台遗址上修建了陈连升和节马的雕像,这里已是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沙角景区的一个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昨天,记者来到虎门沙角炮台遗址,见到了这匹节马和陈连升的雕像。陈连升一身戎装,手握战剑,目光坚毅。在他的旁边,就是节马。节马面朝着它的将军,昂首长嘶……
 
  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收藏的节马碑碑文上如此记载:“将军殉国,其马被英军掳至香港,英军饲之不食,近则蹄击,跨则堕摇,以致忍饿骨立,持节绝食,亡于香港。”这块节马碑是国家一级文物,不过它的真品一直珍藏在广州市博物馆,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里的这一块是复制品。
 
  节马碑碑长1.1米、宽0.38米,由“节马图”和“节马行”两部分组成。“节马图”画工精致,画中的马昂首扬蹄、肋骨突起,把它宁死不食周粟的气节形神兼备地绘出;“节马行”为碑记,共分3节,序言记述了节马被掳后的情形,正文用七言诗赞颂了节马“贞操耻食夷人栗”“如斯节烈前古无”的气节,结语则抨击了汉奸奴颜媚骨还不如一匹马。
 
  据悉,2004年,东莞入选“CCTV2004年度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东莞市综合多方意见和建议,认为“节马宁死不屈和忠贞节烈的民族精神与东莞精神相应”,节马碑亮相CCTV,为更多的人所知。
 
  节马碑于清朝同治元年由当时的驻虎门调署水师提标中军参将郑耀祥、调署水师提标右营游击赖建猷所立,嵌在关天培祠内的碑林里,供人凭吊。
 
  1938年,日军侵占虎门,节马碑在战火中被毁。
 
  直到1954年秋,驻莞某部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史料和文物时,得知有节马碑,便前往关天培祠中寻找,只找到了中间一截。后来,虎门人苏汉棠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一居民家的厨房找到了碑的前面一截,又在关天培祠附近的一座桥下找到后面一截,终于找全了节马碑。
 
  原来,节马碑在战火中被毁后,埋于废墟。村民偶然间发现了它,见它材质细腻且坚硬,就捡回家做了磨刀石。(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