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益科技轰鸣的车间里,程明团队用365天完成逆袭。面对进口上胶机200万的天价升级费用,他们自主研发核心控制器,将成本压缩至30万。"当时我们心里就憋着一股劲,必须拿下这个'卡脖子'难题!"程明抚摸着自主研制的设备,眼中有光。这项突破让企业彻底摆脱了"洋设备"的制约,在高端电子材料领域夺回主动权。
鼎泰机器人上演了更惊艳的突围战。李政团队研制的精密导轨不仅精度超越进口产品,成本直降80%,供货周期缩短三分之二。当首台国产导轨下线时,技术员小张激动得红了眼眶:"原来我们真的能做到!"这项突破每年为企业节省千万成本,更填补了国产高端装备的空白。
南兴装备的赖正友独创"阶梯式"培养法,三年间带出10名中级工程师、4名高级工程师。这些新生力量推动企业生产效率提升30%,在车间里掀起"技术革新风暴"。而以诺通讯开创的"政校企"联动模式,已培养出200余名技能人才,构建起从初级工到技师的完整人才链。
三年来,145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交出了硬核成绩单:斩获40项发明专利,突破400余项技术难关,1.3万技能人才完成蜕变。在祥鑫科技,李春成团队为攻克铝材深拉延技术,连续三个月吃住在车间;在生益科技,校企"订单式"培养让毕业生还没出校门就被预定一空。
市人社局最新数据显示,这些工作室已形成"攻关一批项目、培养一批人才、带动一个行业"的裂变效应。当被问及未来规划,程明指着车间里正在调试的新设备说:"我们正在研发第三代控制器,这次要让外国同行来追我们!"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东莞制造正在书写新的传奇。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