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沱大雨持续冲刷着东莞街巷。8月4日12时50分,樟木头镇防汛应急响应从四级骤升三级,《应急响应升级通知》迅速传遍全镇。此刻樟洋社区银洋路段,民兵陈敏智正徒手掏挖堵塞排水口的枯枝,雨水顺着他的迷彩帽檐成串滴落。“雨声就是警报!”他抹了把脸继续清理,身后积水位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三公里外的镇中心天桥下,专武干部何俊其半个身子浸在湍急的水流中,与同事合力搬开卡在下水道的垃圾箱。这些身影构成暴雨中最坚实的防线——当日全镇未发生因水浸导致的伤亡事故。
在二十公里外的企石镇,水务中心控制室内荧光闪烁。值班组长紧盯东丫湖水库水位监测屏:7.95米的数字持续跳动,距离8.5米汛限水位仅剩安全余量。五八围排站的水泵轰鸣声中,技术员老张反复核对着排水数据。他们严格执行着“三人小组”机制:每个易涝点都有专人驻守,霞朗排站值守员小陈的雨靴里已灌满泥水,却仍持手电筒仔细巡查排水闸口。“水位再涨5厘米立即启动二级预案。”对讲机里的指令让所有人绷紧神经。这套精密运转的防汛体系,为辖区预留出宝贵的应急缓冲空间。
民生关怀在暴雨中更显温度。谢岗镇光明北路的积水尚未退尽,泰园社区党委书记已带着党员突击队逐户叩门。“花盆底托积水最易生蚊虫!”党员小李半蹲在住户阳台,将倒扣的陶盆边缘积水仔细擦干。广场中路的药店内,镇人大工作人员正叮嘱店主定时更换驱蚊液:“您这靠近社区卫生站,更要做好防护。”二十余名红马甲穿梭在飞鹅路巷陌,手中《防蚊灭蚊倡议书》的边角已被雨水浸透。而在塘厦镇农田里,石鼓派出所民警的藏蓝制服早被淋得深透——他们卷起裤腿帮菜农抢收菜心,泥浆溅满警用反光背心。“雨太大,人手不够啊!”菜农老黄话音未落,又一筐蔬菜已被民警小梁扛上农用车。不远处塘厦大道上,四名警员正合力推动熄火的私家车,轮胎碾过积水溅起半米高的水花。
防汛体系在实战中持续升级。樟木头城管片长带队巡查铁路涵洞时,发现圩镇隧道积水超警戒线,立即调来警示铁架封闭路段;交警大队全员上路,在莞樟路百果洞段实施交通管制的手势坚定有力。企石水务中心彻夜灯火通明,洪涝联排调度系统实时分析着五处泵站传回的数据。所有镇街防汛负责人手机里,应急工作群消息闪烁不停:谢岗党员干部刚报备完蚊媒防控进度,塘厦派出所已上传新的受困车辆救援照片。当樟木头武装部负责人说出“时时监测”这个关键词时,六十公里外市级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上,正跳动着各镇街防汛物资调配动态。
风雨未歇,守护不息。樟木头应急分局的巡逻车仍在低洼小区穿梭,车载喇叭循环播放着避险提醒;企石镇“三人小组”成员泡胀的脚掌仍踩在排水井盖旁;谢岗党员手中的防蚊宣传册又摞起新的一沓;塘厦民警的反光背心在雨幕中依旧醒目。这些身影汇聚成暴雨中最温暖的色彩——正如推开受困车门的车主所言:“看见警灯闪烁,就知道到家了。”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