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间藤蔓蜿蜒,蜂蝶环绕处花影婆娑。在横沥张坑村,昔日杂乱的农家院落已蜕变为"庭院经济"的试验场。这个曾以传统制造业闻名的城市,正通过"美丽庭院"建设探索乡村振兴的破题之道——截至2024年,全市已培育6061户示范户,19条精品景观路线串珠成链,形成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振兴深度融合的"东莞模式"。
政策创新催生治理裂变
当《美丽庭院景观设计倡导性分类指引》与"积分制2.0"在东莞34个镇街全面落地,一场基层治理的静默革命已然开启。横沥镇首创的"花卉超市"数字化平台,将环境整治量化成可流通的"绿色货币",村民凭积分兑换的不只是花苗肥料,更是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权。长安、凤岗等工业重镇更将"新东莞人"纳入积分体系,让百万外来务工者从"过客"变"主人",破解了超大城市外来人口治理的世纪难题。
产业链条激活"她经济"
市妇联的"庭院+"战略正重塑乡村经济版图。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本超千万,129处闲置庭院转型为非遗工坊、创客空间。在南城三元里,"巾帼创富一条街"日均客流量突破5000人次,苏映荷的莞壹炭火牛杂店单日营业额破万,印证着"方寸之地"的经济潜力。数据显示,庭院经济带动女性创业同比增长217%,户均增收1.2万元。
政企协同构建生态闭环
东莞独创的"政府搭台+企业运营+村民持股"模式,让美丽庭院突破景观美化层面。20家"妇字号"龙头企业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形成设计、施工、运营全产业链。茶山镇的茉莉花庭院与本土茶企达成原料直供协议,大岭山的荔枝庭院变身电商直播基地,寮步的莞香庭院开发出文创产品线——每条景观路线都是特色产业的展示窗口。
莞讯网观点:东莞以庭院"微细胞"激活乡村"大肌体"的实践证明,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振兴的深度耦合,才是破解城乡融合发展难题的关键密钥。当每家庭院都成为价值创造单元,乡村振兴便有了永不枯竭的内生动力。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