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进鹏在莞参观智博会 勉励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时政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5-11-20 10:42   热门评论
  怀进鹏在莞参观智博会 勉励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昨日,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在市领导袁宝成的陪同下参观智博会。(本文图片均由记者 郑志波 摄)
 
  怀进鹏到首届广东智博会巡馆并调研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
 
  昨日上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率队到首届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巡馆,并调研厚街镇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东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陪同巡馆调研。
 
  怀进鹏一行首先前往参观首届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并到城市之窗、巨冈机械调研。调研中,怀进鹏勉励企业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不断提升我国装备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深入了解参展企业发展状况
 
  在智博会现场,怀进鹏一行参观了沙迪克、EROWA、发那科机器人、拓斯达科技、东莞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嘉腾机器人等展位,与参展商、工程师、企业负责人等交谈,听取机器人产业及智能装备业发展情况介绍。
 
  在发那科机器人展位,该企业的机器人引起了怀进鹏关注。 “你们的机器人主要用在哪些领域?”“你觉得目前在全球市场,我们国家的机器人和国际相比差距在哪里?未来的方向又在哪里?”
 
  据发那科中国区注塑机销售部部长俞星丹介绍,发那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致力于机器人技术上的领先与创新,是世界上唯一一家由机器人来做机器人的公司,机器人广泛应用在装配、搬运、焊接、铸造、喷涂、码垛等不同生产环节。俞星丹分析说,根据数据统计,中国最近三年增加了200多个机器人品牌,但基本都是仿制国外。机器人的核心是软件计算,国内这方面跟国际四大机器人厂商还有较大的差距。总的来说,目前国内懂得机器人系统编制研发人才少、会基础操作的人才少、会做应用方案的人才少。
 
  针对未来方向在哪里,俞星丹建议说,国家应该出台相关培训政策,加大对机器人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输送更多懂得操作机器人的人才。
 
  “说得对,中国目前缺少的就是人才。”怀进鹏笑着说,中国目前很多企业想用机器人却用不起,不是说没资金引进先进机器人,而是缺少人才的支撑。
 
  鼓励企业发挥主动担当的表率作用
 
  随后,怀进鹏一行前往城市之窗工厂展览厅、巨冈机械生产车间,了解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制度化创新体系建设情况。
 
  在巨冈机械生产车间,董事长黄光景介绍了巨冈机械自主研发生产的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检测设备和加工中心的相关情况以及智能装备研发遇到的困难、难题和未来规划。
 
  怀进鹏对巨冈机械致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不断提高智能制造水平给予充分肯定,对巨冈机械坚持自主研发、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表示赞赏。他指出,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要通过自主研发、技术改造、先进制造、创新引进、技术材料等多个方面来推动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
 
  怀进鹏表示,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形成了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环境,希望巨冈机械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建设制造强国的过程中,要发挥主动担当的表率作用,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不断提升我国装备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将企业打造为中国智能装备制造领军企业,为“中国制造2025”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论坛看点
 
  中科院院士出席中国(东莞)云计算高峰论坛支招产业发展
 
  东莞可引领华南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
 
  东莞时间网讯 中国(东莞)云计算高峰论坛昨日在智博会2号馆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石钟慈教授和陈国良教授为东莞的云计算应用、大数据产业把脉,肯定了东莞发展云计算应用产业基地的做法。
 
  陈国良院士表示,东莞制造业可很好地结合大数据等“智造”再次领跑,未来至少可引领华南地区的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副市长贺宇为论坛致辞。
 
  论坛开始后,还先后进行了东莞市云计算产业联盟揭牌、东莞市十大云计算应用示范项目和云计算应用项目六项单项奖颁奖仪式。
 
  “东莞制造”要用好大数据等“智造”
 
  论坛由于有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到来,吸引了众多相关产业的企业代表关注。出席昨天会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石钟慈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陈国良教授,则是专注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网络等领域的权威。
 
  陈国良院士的主题演讲是《大数据及其相关新兴技术》,由于思路和重点贴切东莞工业的实际,才开讲就得到了企业的热烈掌声回应。陈国良提出,东莞制造业发达,可以很好地结合大数据等“智造”再次领跑,未来至少可引领华南地区的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
 
  石钟慈院士带来了主题为《中国计算技术的发展历程》的演讲,向与会的全国各行业的企业代表们,讲述了这项技术在中国的路径,为企业应用和重视计算技术作出引导。
 
  他说,东莞材料、资源都不占优势,但是工业规模给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要发展好云计算应用基地,关键一点就是培养专业人才”。
 
  东莞云计算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
 
  作为全省首个云计算应用产业基地,我市近年陆续出台了发展产业的实施意见、发展规划等。目前,我市在云计算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贺宇在致辞时表示,我市云计算产业布局在不断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云计算相关产业产值已经超过了800亿元。接下来,我市将推动实施《东莞市云计算应用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5-2017年》,并出台具体的方案,以示范应用带动、龙头企业培育、软硬件与服务融合等方式,全面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协同并进。
 
  此外,我市还将发挥东莞云计算产业联盟的作用,形成有东莞特色的云计算应用产业发展之路。中国科学院院士石钟慈教授:东莞今后可输出制造业大数据
 
  记者:怎么看待东莞大力推进云计算应用?
 
  石钟慈:云计算技术能够和东莞的很多产业结合,可服务制造业、民生,等等,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东莞现在不是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嘛,就可结合云计算来做。云计算在东莞发展得比较不错。
 
  东莞的制造业名声在外,事实产业量也很大。其实名声不是外面说出来的,东莞制造业要很好地结合云计算、机器人。
 
  记者:像东莞制造业,要怎么运用制造业的大数据呢?
 
  石钟慈:东莞企业多,建立制造业大数据是很大的优势,关键是怎么运用。东莞正在计划引进大数据贵交所落点,这样能够很好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大数据可以和股票一样自由交易,这是一个好事情,鼓励企业应用大数据。
 
  云计算和制造业结合后,东莞以后就可以输出东莞的制造业大数据。东莞的制造业今后能够产生很多的数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陈国良教授:东莞智能制造业做得好还要告诉别人
 
  记者:智能制造给东莞制造带来怎样的影响?
 
 
  陈国良:智造是东莞在工业4.0时代的好机会。制造业发达,结合智造可很好地发展。东莞至少可引领华南地区的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
 
  记者:东莞中小企业规模很大,要如何把握大数据、云计算应用?
 
  陈国良:东莞的中小企业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机会一旦过去了就没有了。当前国家的“中国制造2025”都在提倡智造,机会难得。
 
  东莞制造业在智造方面做得很好,就要去告诉别人,让别人知道你的优势,不然同行、外人都不知道东莞有这么好的智能制造。
 
  云计算是一个很好的技术和平台,小型企业用云计算可以节约很多成本,要什么数据都可从云上取,小型企业要广泛地去应用,这点费用相对来说是很低的。■连线现场
 
  东莞首部机器人产业微电影上映
 
  《错过的时光》上线 一天点击率过万
 
  全球工业机器人云集广东智博会秀肌肉时,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斯达”)昨日推出了夺人眼球的产业微电影《错过的时光》,关注“机器换人”大潮下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意义。业内人士称,此前东莞机器人产业还没有企业拍摄这类微电影。
 
  拓斯达副总经理黄代波在《错过的时光》观影会上表示,“机器换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机器人的兴起将让制造业实现质的飞跃,让产业工人从繁重的劳动节奏中解放出来兼顾家庭,《错过的时光》促使人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机器换人”的积极影响。
 
  引导形成“机器换人”观
 
  《错过的时光》是一部本土机器人企业拓斯达拍摄的微电影,是首部以机器人为题材的微电影。电影没有如火如荼的主流政策,只有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子间二十几年平淡而又让人动容的亲情故事。
 
  这部电影讲述了30年来,从中西部,甚至遥远的黑龙江如候鸟般迁徙而来的人们汇聚在东莞,用勤劳和智慧默默创业,但内心深处对亲情家庭和享受天伦的渴望从未减弱。这也催动了劳动者致力于推进工业自动化的脚步,盼望着人从繁重、艰辛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一切回归到自然、和谐、有序、文明的美好状态。
 
  目前《错过的时光》已经在全国各大主流视频官网同步上线,上线第一天点击率过万,各界反响良好,并已报名参加东莞市微电影大赛。
 
  展示东莞“机器换人”速度
 
  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实施,东莞乃至全国的工业制造业兴起“机器换人”,其中又以东莞来得最快,引起关注最多。
 
  与此同时,关于“机器换人”的得失争论随之而起。“机器换人”事实并非换人、减人,不是简单的替换人工操作,而是一种生产工艺的升级。中央媒体在公开报道中提出一个观点,“机器换人”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我市推广“机器换人”,重点不是“换人”,更不是“减人”,而是通过机械化、自动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企业利润。
 
  记者了解到,《错过的时光》选择以工业机器人、工人的表现为元素,依托东莞机器人产业元素,以点带面表达工业机器人给工业带来的积极影响:产出更多,收入更高,企业更好。同时,隐含东莞工业“机器换人”速度不断加快。
 
  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重点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重点促进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十大产业发展壮大。而我市上半年发布的《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中,用三年行动计划向外界全面诠释了“机器换人”时间表。数据显示,在2014年,东莞实施“机器换人”后企业实现了“两下降”:企业用工下降,减少6.8%;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2.5%。
 
  ■行业亮点
 
  机器人都在玩柔性了
 
  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发那科展出的一款机器人不是以效率傲立群雄,最大的看点是能够自动识别不同物料,从而对其作出不同的处置。发那科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就是比传统机器人智能程度更高的柔性机器人。
 
  发那科负责人向记者科普了一下,一般而言,传统机器人只能针对单一物料进行单一操作,适用于某一个产品的大规模量产,但是一旦出现“不一样”的情况,传统机器人只能报警,向人类寻求帮助;柔性机器人就是配有相应的视觉系统和自动化集成,能够简单对设计好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记者在智博会现场发现,海德曼、宝力和三星等许多企业都打出柔性加工的产品,实现的功能包括零配件加工和检测等。据称许多柔性机器人实现了7个小时以上的无人值守,发那科可达960小时。 机器人也流行打包出售了
 
  从“机器换人”的账面上看,柔性机器人可以取代的人工更多,然而成本高也是影响产品的市场推广的一个因素。记者现场了解到,国内目前的柔性机器人产业中,软件和自动化集成都颇有基础,而柔性功能最重要的一环“谐波减速机”还依赖进口,这是柔性机器人价格高的原因。
 
  为此,拓斯达等企业选择了把柔性机器人和普通机器人放在一个方案里协调操作,成本分摊到整个解决方案里看就不高了。在智博会的众多企业,大多数的柔性机器人都选择了与传统机器人打包出售的模式。(记者:刘耕 沈勇青)(来源:东莞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
备案号: 粤ICP备13054447号
法律顾问:李小军律师 电话:13326865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