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首创"执破融合"机制助企焕新生

企业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6-18 09:44:24
 
  法院立案大厅的电子屏定格在6月16日9时,东莞第一法院院长林辉把"企业纾困司法协同中心"铜牌交到四部门代表手中。这个由法院、税务、市监、人社联合组建的司法协同体,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破产审判格局——在税务局长签署的备忘录里,"执破融合"四个字被反复圈注,其背后是18项破除部门壁垒的硬核举措。
 
​  全周期救治链破解执行困局​
 
  作为全省执破融合试点单位,东莞第一法院打造出"1+1+N"协同作战模式。当执行法官董泽在案件筛查中发现某模具厂的异常:6起案件80余万债务压顶,账面却仅剩7万元存款,传统执行只能走向死胡同。但此刻新机制立即启动:执行法官谭添荣与破产法官刘秋霞组成联合办案组,税务专员同步接入计算滞纳金弹性空间,人社干部测算工人工资预留额度。
 
  "这套机制的精髓在于时空压缩。"副院长刘晓宇指着指挥中心的电子沙盘解释,协同中心将破产程序平均耗时从18个月压缩至3个月。风险预警系统自动抓取3次涉诉企业,分类救治模块随即启动:对"病危"企业实施"活封活扣",为优质企业保留生产设备;对无可救药者则加速资产处置,去年释放的192万平米厂房已变身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  生死时速中的企业救援战​
 
  模具厂老板周先生至今记得去年秋天的戏剧性转折:当大额债权人坚持立即查封设备时,刘秋霞法官启动"多数决"表决机制。债权人会议上,她展示的三年分期方案让设备持续产出效益,最终赢得超三分之二债权额支持。这种"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配合税务分期、社保缓缴政策,让企业每月偿还2.2万元的同时维持着30名工人就业。
 
  更精彩的逆转发生在光华医院重整案。当这座负债9亿的民营医院进入预重整阶段,协同中心引入的战投方带来6.2亿现金注资。法院创新采用"托管经营+债转股"方案,既保障近千名医护岗位,又将普通债权清偿率从7%提升至41%。如今该院年营收突破3亿,其首创的"医疗设备回租"模式已被写入省高院典型案例。
 
​  数据背后的司法革新​
 
  在立案庭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协同机制的成绩单:累计化解债务7.1亿元,盘活资产超4亿元,896家企业的信用污点被清除。这些数字背后是制度性突破——税务部门首创"破产即核销"通道,市监局开发"一键式"注销系统,人社局则建立欠薪保障金先行垫付机制。
 
  "传统执行程序像救护车,破产程序如手术室,现在我们把急诊室建在中间。"刘晓宇用医疗比喻解释机制创新。当执行法官发现企业"生命体征"异常,可立即启动预破产诊断,联合管理人实施"司法ICU"抢救。这种将执行查控与破产重整无缝衔接的模式,使东莞企业的司法救治成功率提升至32%,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协同中心墙上的电子地图正闪烁新光点:4宗超亿元债务的制造业企业刚进入预重整,20名联合工作组成员已带着"一企一策"方案奔赴现场。在东莞这个万亿GDP城市里,司法引擎正为困境企业铺设重生通道。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