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腹地东莞,一场关乎产业未来的战役正式打响。2月24日,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与广东省委联合召开民营企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会,现场签约298亿元战略项目,五类合作总金额突破400亿大关。这场被业界称为"湾区产业升级总动员"的会议,释放出三大关键信号:科技创新必须突破"卡脖子"困局,数智化转型不容迟疑,民企要扛起新质生产力培育大旗。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沈莹直指产业痛点:"传统制造企业必须摆脱低端锁定魔咒,在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三大赛道实现弯道超车。"数据显示,广东民营企业贡献全省70%的研发投入,但关键核心技术自给率仅58%。对此,会议现场促成188个产学研转化项目,其中拓斯达工业机器人、天域半导体碳化硅材料等"硬科技"项目获得超百亿战略投资。省委常委王曦现场划出转型路线图:实施"十百千万"梯度培育计划,3年内打造10家世界级"链主"企业,培育百家"隐形冠军",推动千家规上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新能源生态圈、金域医学智慧医疗平台等六大产业矩阵首次公布技术开放路线图,预计将带动超2000家中小企业融入创新链条。
莞讯网观点:这场产业升级攻坚战绝非简单的资金堆砌,而是对广东民营经济基因的重构。当传统代工思维遭遇AI革命,当土地红利消退倒逼创新突围,大湾区民企正在经历"二次创业"的阵痛与蜕变。会议释放的不仅是政策红利,更是生死时速的转型倒计时——要么在智能工厂浪潮中涅槃重生,要么在低端产能淘汰赛中黯然离场。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