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积淀,是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宝贵财富。高校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结合巩固拓展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相关要求,充分运用好红色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新元素,积极探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新方法,不断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师生头脑。
一、激发红色文化育人动能,让党史学习教育“动”起来
多维贯通,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校发展脉搏。一方面,高校党委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扛起主体责任,把牢政治方向,以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为契机,深化党建工作,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另一方面,各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规范组织生活中不断筑牢党员思想根基。要充分把握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红色文化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领域的耦合性,全面融入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多措并举,把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教书育人环节。一方面,充分发挥思政课红色文化育人的“排头兵”作用,以红色经典诵读比赛、“红色课堂”为手段,引导广大青年教师注重推进红色文化教学,帮助大学生厘清红色历史脉络;注重从党史故事、历史人物关系的介绍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发大学生向英雄模范、先进典型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思政工作者红色文化育人的“主力军”作用,要通过“多赛共促”的途径,扎实开展专业技能比赛和业务能力竞赛,引导广大思政工作者立足本职工作,在红色文化的研究阐释中不断拓宽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空间。
二、拓宽红色文化育人渠道,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多角度整合文化资源。一是用情境体验实现红色文化资源整合。高校要有机结合红色情景剧表演、话剧展演等多样化展现形式,“活态化”开发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情景式”表达爱国情感。二是用区域文化实现红色文化资源整合。高校要充分运用典礼育人、庆典化人、非遗文化进校园等多元形式,深化典礼育人价值。同时,通过运用周边社区、红色场馆等多元媒介,发挥社区、场馆育人效应,引导学生在区域文化的感染熏陶中树立远大理想,在深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坚定理想信念。
多维度提升活动内涵。一方面注重提升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表达,增强感染力。如以红色主题演讲、专题宣讲比赛为手段,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在学生参与理论宣讲和阐释的过程中,注重利用青年学生话语表达习惯,使红色文化从主流意识形态真正走进大学生的真实生活,激发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另一方面,注重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互动,展现育人性。如广东科技学院结合“五育并举”广科育人模式,以红色主题征文、红色作品展示为载体,激励学生以文会友、以画传情,提升红色文化教育在精神层面的互动性,激发德育、智育、美育功能;以志愿服务、红色毅行等活动渠道,引导广大学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激发智育、体育、劳育功能。
多层面拓展实践外延。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基地的育人作用。发挥党史馆校史馆以及当地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社科普及功能,以“党建+思政”共融、“教师+学生”共育为主线,开展红色文化和党史学习教育思享会、研习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升学校归属感与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组织广大学生在与红色基地的互动中助力地方红色文化的资源挖掘保护,在“沉浸式”体验学习中实现理论内化。
三、搭建红色文化教育平台,让党史学习教育“火”起来
着力构建网络宣传平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覆盖”。高校要注重网络宣传平台、交流互动平台、新媒体教育平台的有机融合,创设校园网络红色宣传专栏,形成线上线下、优势互补、权威高效的红色文化网络宣传体系,广泛宣传红色文化系列活动成效,激发红色文化共情亲和、润物无声的作用,深化红色文化育人实效。
着力加强红色阵地管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地生根”。深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规律研究,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红色教育基地有效教育方式与多维管理方法,在科学把握校内红色场馆和充分利用周边红色基地的基础上,注重加强红色阵地总体规划,依据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历史和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开放教育等不同教育定位,开展多形式多向度的教育活动,以此实现红色文化阵地教育的联动互补。
着力打造红色品牌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遍地开花”。鼓励高校二级党、团、学组织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寓红色文化于经典活动之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开展诸如红色经典诵读、红色短剧表演等活动,激发大学生参与兴趣,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提升红色文化素养。
总之,高校立足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大背景下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必须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拓宽红色渠道、搭建红色平台、打造红色品牌,把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红色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和实践者,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作者系广东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本文系2021年度广东省青少年研究共建课题《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创新路径探析——基于“红色文化节”的实践探索》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1GJ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