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学院+镇街”非遗共建发展模式
近日,广东省非遗专家一行,以及东莞理工学院代表、省市非遗传承人、市非遗志愿者服务队到大岭山镇开展“非遗学院+镇街共建”调研活动,进一步促进学院“学术研究”与东莞市镇街非遗工作的紧密衔接,共同探索“学院+镇街”的非遗共建发展模式。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领导、原二级巡视员杜绍勤,大岭山镇党委主要领导,广东省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东莞文化馆非遗保护部、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及广东省部分高校有关负责人,非遗保护项目代表及相关志愿者参加活动。
专家组首先调研参观了大岭山莞香非遗保护园,详细了解了大岭山非遗的传承和非遗产业的发展情况。随后,调研组与大岭山镇党委主要领导及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非遗保护项目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
大岭山镇党委主要领导表示,大岭山一直重视文化建设,在非遗保护,尤其在产业升级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大岭山的莞香历史悠久,也有莞香制作技艺唯一国家级的传承人,近年来,大岭山不遗余力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此外,大岭山聚焦文化“软实力”,吸引着优质企业落户。希望省级各个领域专家、教授多多支招,让大岭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推广,推动大岭山的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座谈会上,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大岭山镇的经济、生态、文化、开展项目保护传承的情况介绍和发展思路。东莞理工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申请建立非遗学院的准备情况及优势,到会专家、非遗传承人、非遗志愿者也对大岭山的非遗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进一步促进学院“学术研究”与东莞市镇街非遗工作的紧密衔接,共同探索“学院+镇街”的非遗共建发展模式。
据了解,大岭山镇始终把文化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近年来更提出了“一红二源三香”的文化发展路径,不断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力度,让非遗“活起来”,用非遗传递城市精神。如今,大岭山莞香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全国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大岭山镇莞香制作技艺目前有国家级传承人一人和省级传承人一人。大岭山镇另外还有5项市级非遗传承项目:大岭山荔枝柴烧鹅制作技艺、大岭山客家米橙制作技艺、大岭山传统客家婚俗、大岭山紫霞道人传经传说、大岭山客家山歌(市扩展项目)。
近年来,大岭山高度重视莞香文化的传承发展,在莞香种植,莞香制作技艺的保护、研究和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加快广东省特色小镇——“莞香小镇” 建设步伐,持续举办鸡翅岭村“女儿香”文化艺术节、“东莞香典”等具有本土特色时令的文化线下线上体验活动。
位于大岭山大环村的国家非遗莞香保护园是昔日四大皇家香园之一所在地,该园占地3000多亩,整个莞香树保有量达6万多棵,有野生百年莞香母树300多棵。每年的小雪时节,大岭山镇都会在这里举行“东莞香典”莞香采香日文化活动,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岭山不仅有国家非遗莞香保护园种植基地,境内还有“广东省莞香(女儿香)文化之乡”——大岭山鸡翅岭村莞香生态园林等大小规模的莞香种植基地数十个,培育莞香苗数十万株。一代代村民努力耕耘,让莞香树绵延六百多年,如今,莞香文化有效推进“香”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让鸡翅岭村人过上了幸福美好生活。
从乡村小镇,到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再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大岭山人民用红色文化历史资源,鼓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造就了“中国家具出口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镇”等城市名片。而每一张城市名片的背后,都有优秀文化名片的身影作为强力支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东莞+)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