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制造强国十年——大湾区新质工业摄影展”在东莞文联文艺空间正式拉开帷幕,这场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跃迁历程的视觉盛事,自开幕之日起便吸引众多市民、摄影爱好者与业界人士纷至沓来。展览由广东省文联主办,联合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东莞市文联、东莞市摄影家协会及东莞文学艺术院共同承办,以150余件精选摄影作品为载体,系统呈现过去十年间大湾区从传统“制造”向前沿“智造”转型的深刻变革。四大主题板块——“新质生产力——革新之魂,动力之源”“人工智能制造——智造序曲,未来已至”“绿色制造——持续之道,和谐共生”“制造强国十年回顾——跨越十年,铸就新章”——构成一条逻辑清晰、层次丰富的观展脉络,将工业进步、科技突破与艺术表达融为一体,营造出沉浸式的视觉体验空间。观众步入展厅,即被东莞散裂中子源、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大洋钻探船“梦想号”等重大科技装置的影像所震撼,这些作品不仅定格了技术突破的瞬间,更揭示了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在现实场景中的澎湃动能。
“
新质生产力”展区以极具张力的影像语言,带领观众深入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核心现场,从科研装置到产业集群,镜头捕捉的是实验室里的精密操作,是低空经济与无人机产线的协同运转,是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真实轨迹;在“人工智能制造”展区,智能机器人在流水线上精准作业、机器视觉系统识别微米级零件、深港技术协作项目持续推进的画面接连呈现,记录下“AI+制造”深度融合的现实图景,人机协同的现代工厂面貌跃然眼前;“绿色制造”部分则转向生态与发展的平衡命题,通过海上风电矩阵的壮阔航拍、智能植物工厂的内部运作、绿色园区建设实景,展现大湾区在推动碳标签互认、构建低碳产业链方面的先行探索;而“制造强国十年回顾”展区,以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黄茅海跨海通道、深中通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等超级工程为叙事主线,辅以vivo影像芯片迭代历程等产业创新案例,串联起一部由工程师、科学家与一线产业工人共同书写的奋斗史诗,让观众在光影中感知国家工业体系的韧性与成长。
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高景海在开幕现场指出,本次展览是对2015年至2025年这十年制造强国战略实施成果的艺术化梳理与集中展示,不仅呈现了大湾区在科技人才集聚、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奋进姿态,更通过短时间的沉浸式观展,让公众直观感受到中国工业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跨越式突破的底气与自信。他强调,这些成就不是抽象的数据,而是由无数具体实践累积而成的现实力量,展览的意义正在于将这些力量具象化、可视化,从而增强社会共识,凝聚发展动能。自10月20日在北京首展以来,该展已引发广泛社会关注,此次巡展落地东莞,更因这座城市作为全国制造业重镇的特殊地位而赋予深层含义。东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新浩表示,东莞的转型之路是中国制造业整体升级的缩影,展览中大量呈现“东莞制造”元素,既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东莞智造”迈向高端的有力注脚。他期待广大文艺工作者能以此为契机,持续用镜头记录城市变迁、捕捉劳动者风采,讲好属于大湾区的工业故事。
公众反响热烈,不少本地观众表示,展览既具科技深度,又富艺术温度。东莞市民罗先生谈到,看到诸多熟悉的城市场景出现在镜头中,仿佛自己也参与了这场制造业升级的宏大进程,内心充满共鸣与自豪;李小姐则被作品中科技感与美学表达的融合所打动,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审美与认知双重提升的体验;摄影爱好者张先生尤其关注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建设纪实系列,他认为这些影像揭开了尖端科学装置背后的建设故事,让公众得以窥见科研一线的艰辛与荣光,这正是摄影作为“时代见证者”的独特价值。展览自开幕起已进入公众开放阶段,将持续展出至2025年11月18日,免费向市民开放,成为东莞乃至大湾区公众了解国家制造业发展成就、感受科技创新与艺术交融的重要文化平台。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