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通过绿化行动显著改善了城乡环境,激活了镇村发展动能。
见缝插绿:城市与乡村的绿色蝶变
东莞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边角地带,建设了大量的“绿美小园”、“美丽庭院”和口袋公园。例如,南城三元里社区的2500平方米休闲空间由荒地改造而成,日均接待居民超200人次。全市已建成“绿美小园”4774个、“美丽庭院”5763多个、口袋公园259个,种植了27.59万株苗木。此外,东莞还建设了碧道210.32公里、绿道54.37公里、森林步道113.2公里,实现了市民“推门见绿”的愿景。
城乡一体:绿化蓝图变为现实画卷
东莞深入推进乡村绿化三年行动计划,编制了《东莞市2025年镇村绿化实施方案》,种植各类乔木27.59万株,完成年度种植计划的109.5%。全市新建“绿美小园”590个、绿美商铺512个、绿美巷道314条,美丽庭院提档升级,新建“口袋公园”133个,持续加密城市绿色空间网络。
全民参与:共建绿色家园
东莞市通过创新机制,如石龙镇西湖村的“花卉积分超市”,鼓励全民参与绿化建设。寮步镇横坑社区、万江拔蛟窝社区和樟木头镇官仓社区等地方也通过各种方式动员居民参与绿化。此外,东莞还融合了地方文化,如滘联社区将龙舟文化与生态建设结合,打造了网红打卡点,带动了集体经营收入的增长。
点面结合:展现东莞特色
东莞市在推进绿化过程中,紧扣“因地制宜”原则。中心城区以“绣花功夫”推进道路绿化,传统村落则结合生态本底进行绿化。例如,石排塘尾村完成了11口鱼塘的生态修复,万江滘联社区种植了39棵古树名木。南城森林覆盖率达44%,西湖村获评“广东省生态村”,塘尾村绿化面积达12万平方米。
长效管护:确保绿美持久
东莞市建立了古树名木档案,定期进行养护,并制定了《东莞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指南》。全市109个开放共享公园建立了常态化管理机制,年接待游客455.9万人次。此外,东莞还通过“公园+”活动等方式,让绿地成为文化舞台,探索绿美可持续发展之路。
未来蓝图:谱写绿美东莞新篇章
东莞市计划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29万亩,新植乡土树种超80万株。年内将新增各类绿色空间和设施,包括“绿美小园”、“绿美商铺”、绿美巷道、口袋公园等。同时,东莞将提升高速公路及主干道路绿化品质,建成更多碧道和森林步道,推进省级绿美点建设,打造湿地型绿美点和生态廊道。
东莞市通过“百千万工程”实现了城乡绿色变革,不仅刷新了城乡颜值,还凝聚了奋进力量,为经济大市挑大梁筑牢了生态基底,让千万人口在推窗见绿中共享发展温度。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