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初歇的大朗镇长富西路,57岁的党员黄志明正用铁钩掏挖堵塞的排水口,泥水溅满裤腿。"水退一寸,消杀跟进一寸!"他身后的环卫车已装载三十袋淤泥,而车载喷雾器正对刚清理的区域喷洒药雾。此刻全镇192个网格里,由驻点党员牵头的"清淤灭蚊突击队"同步推进——这是东莞基层党组织应对"双防"大考的硬核答卷。在厚街陈屋社区,党员志愿者陈丽娟翻开居民院落的废弃轮胎时,积水里蠕动的孑孓让围观群众倒抽冷气:"马上清理!这比发传单管用十倍。"
银发先锋的余温热浪
桥头社区老榕树下,74岁的陈环清举起塑料托盘:"阿婆你看,花盆底这点水够蚊子生三窝。"拥有50年党龄的他带着"银龄荷风"队穿梭旧巷,汗湿的党员徽章在旧衬衫上格外醒目。当发现某出租屋天台蓄水桶时,老人摸出钥匙串:"房东是我学生,这就打电话!"三天内这支白发队伍清除160处隐患,派发的280份传单被居民贴在冰箱门。在大朗金域蓝湾小区,退休局长老周带着"防蚊暖心包"敲开独居老人家门:"驱蚊液放床头,纱窗破洞明天带人来补。"
新兴党员的移动阵地
"您的外卖和防蚊指南到啦!"清溪镇骑手江光国从餐箱抽出塑封宣传单,顾客李小姐当场拍照发业主群。这位党员骑手的电瓶车插着"防蚊先锋队"红旗,保温箱夹层塞满传单:"送三十单能覆盖五个小区。"二十公里外的明门公司车间,支部书记张利平正跪地清理机床底座积水,蓝色工装后背已被汗水洇透。当他用自制长柄刷疏通排水沟时,三楼窗口探出几个脑袋——十分钟后,三名年轻技工带着手套加入清扫。
在莞城老区,灭蚊突击队发明了"四步法":一翻盆倒罐、二投药灭卵、三标记易涝点、四建群跟踪。市卫健局最新统计显示,全市199支党员先锋队已覆盖613个村居,清淤时同步消杀的做法使蚊媒密度下降38%。当夕阳映红立沙岛化工区的储罐群,防台防汛检查组的党员们仍在堤坝巡检——他们的工具包里,灭蚊药片与防洪沙袋始终并列存放。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