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新社区卫生服务站二楼诊室的窗玻璃上,雨季的水痕尚未干透。七旬老人蔡正娣扶着楼梯转角处的金属扶手,扶手掌心覆盖处已被磨出锃亮光泽——这道三十二级台阶构成的屏障,曾让许多老人望而却步。四月中旬的12345热线工单记录着市民的焦虑:"陡峭楼梯险象环生,老人就医需家人全程搀扶。"樟木头社卫中心主任余坚文在工单上重重画圈:"不能让台阶成为生命通道的断点。"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双梯行动"旋即启动。社卫中心办公室的施工蓝图上,红笔圈出电梯井道位置时,工作人员裤腿还沾着勘察地形的泥点。石新社区党委书记当场拍板:"民生工程不能等!"永久电梯招标公告当晚挂出,六家建筑公司带着方案踏进暴雨中的旧楼。与此同时,另一队人马叩开了楼内特种设备公司的门——这家企业自用的货运电梯成为破局关键。首轮协商遇阻时,租户们指着电梯按钮的疑虑清单足有半页纸:"病患交叉感染怎么办?"
"错峰时段专供老人,每两小时全面消杀!"社卫中心工作人员第三次登门时,蘸着茶水在会议桌上画出排班表:早八点前医护专用通道,九至十一点老人专属时段,午间深度消毒。当承诺书细化到电梯按键每日三次酒精擦拭的条款,企业负责人终于点头。四月末的暴雨天,七旬老人张伯第一次乘电梯抵达二楼诊室,志愿者登记本上留下当天的第三十个签名。
如今临时电梯的液晶屏跳动在"老年就医专用"模式,永久电梯的基坑正在楼后开挖。社卫中心监控画面里,老人们乘梯时长平均缩短九分钟。当蔡正娣的表扬电话接入12345系统时,樟木头政企社三方联动的治理密码已然显影:把群众"攀爬的喘息声"当作行动哨音,便是最动人的民生答卷。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