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副楹联聚潮风!莞城美术馆墨涌双城春

国内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7-09 09:58:40
 
  莞城美术馆的射灯下,1917年佃介眉《石门颂》隶书联的蚕头燕尾间,一粒百年朱砂正从纸纤维中浮出。观众陈伯的放大镜停驻于此,突然惊呼:"这笔枯墨里藏着韩江波纹!"7月8日启幕的"百联携潮"展上,百幅楹联如时空隧道:郎绍君的草书如疾风掠竹,饶宗颐的金文对联青铜器般厚重,苏士澍的楷书联旁还搁着潮州手拉壶——壶身刻着"金石同寿"四字,恰是未展出的隐藏彩蛋。
 

 
​  双城记里的笔墨基因​
 
  策展人林薇的平板定格在"陈平原行书联"的飞白处:"这批展品有特殊运输密码。"她轻点屏幕,某幅六尺对联的背板夹层露出防潮棉——每次莞潮联展,潮州团队都会在箱内放置工夫茶包调节湿度。更精妙的在地融合在展签设计:东莞可园窗棂纹样衬着潮州木雕拓片,当灯光转至15度角,两地文化符号便在地面投影中交织。中国书画收藏协会崔陟在佃介眉章草联前驻足良久:"这颤笔技法启发了东莞籍大家邓尔雅,两派墨脉早该如此对话。"
 
​  中学生拓出的传承链​
 
  二楼研学区飘散松烟墨香。十二岁林薇正用蝉翼纸拓取展览图录,佃介眉"雨打芭蕉"联的涨墨效果在她掌心复现。"这是第三次莞潮联展了,"教育专员调整拓灯角度,"2020年师友展的互动区,有位潮州阿婆教东莞孩子用荔枝核制印泥。"此刻AR书法台前,华侨青年将手机对准陈伟武篆书联,屏幕立即分解出运笔力道曲线——这些数据将录入"云上墨库",供纽约汉学社远程临摹。
 
  当暮色漫过展馆玻璃幕,未收起的砚台余墨倒映着韩江影像。保安老杨清点物品时发现特殊纪念品:某观众遗落的笔记本里,夹着佃介眉弟子1983年的课徒稿复印件,页脚批注:"此笔法传东莞邓氏"。闭馆广播响起时,最后一缕夕光恰穿透"金石同寿"壶身,在展厅白墙投下粼粼光斑,恍如双城文脉流淌的河床。
 
  展期至8月10日;
 
  莞城美术馆开放时间:9:00-17:00 周一闭馆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