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少年宫原创舞蹈《声声踏屐》斩获省赛银奖 非遗木屐文化惊艳舞台

国内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5-10 15:27:38
 
  在刚结束的广东省第八届少儿舞蹈大赛总决赛现场,一场由156支队伍参与的激烈角逐中,莞城少年宫宫艺舞蹈团以极具颠覆性的非遗文化创新作品《声声踏屐》突出重围。这个由11至14岁少年组成的团队,用足尖艺术重新定义传统木屐文化,不仅斩获赛事银奖,更在省级舞台掀起"非遗活化"的讨论热潮。
 
  编导团队历时九个月对石龙木屐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将这项曾风靡岭南的民间技艺解构为可感知的舞蹈语言。当24双特制仿古木屐在剧场敲击出清脆节奏,舞者通过"蹬踏""滑步""错落"等创新技法,在舞台上具象化呈现木屐制作72道工序的工匠精神。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嵌套的《红红的木屐》背景童谣,由非遗传承人梁锦泉亲授的百年工坊音律改编而成,实现了非遗基因从技艺到艺术的跨维度传承。
 
  创作团队为此三度深入石龙镇开展田野调查,在40℃高温的岭南夏日里,孩子们每天进行6小时高强度训练以掌握木屐舞蹈特有的重心把控。道具组采用3D建模技术复刻出明代形制的红漆描花木屐,每双重达1.2公斤的舞蹈道具,在两个月训练周期内被磨平了5毫米鞋底。这种近乎苛刻的艺术追求,最终锻造出评委团所称的"非遗活态传承教科书级范本"。
 
  据莞城少年宫艺术总监透露,该作品已接到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文化周的展演邀约。作为东莞首个将地方非遗元素系统化植入少儿舞蹈教育的机构,他们正在筹建木屐文化数字档案库,计划通过AI动作捕捉技术开发交互式舞蹈教学系统。这场银奖背后的真正价值,或许在于它揭示了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教育中的破局路径——当00后用街舞技巧演绎千年屐韵,非遗传承便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在年轻血液里的文化DNA。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