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公益年会于8月22日在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正式启幕。这场聚焦新时代公益生态建设的年度盛会,以"文化汇泽 公益同行"为核心理念,搭建起粤港澳青少年公益实践的战略平台。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张子瑜、珠海容闳书院陈俊宇、香港王锦辉中小学刘仲朗作为湾区三地代表,现场呈现了Z世代的公益实践样本。
澳门高一学生张子瑜以"星火燎原"为喻,分享其连续两年风雨无阻深入澳门社区探访独居老人的经历。该生累计服务时长超800小时,独创"记忆拼图"口述史记录模式,在为长者提供生活帮扶的同时,系统整理澳门社区发展口述档案。"志愿服务是双向的精神馈赠",张子瑜强调新型公益应突破简单帮扶模式,转向价值共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香港学生代表刘仲朗则带来极具专业性的公益实践报告。2024年暑期,该生完成200小时精准服务,主导设计的"代际对话实验室"项目已覆盖全港18个社区。通过标准化服务流程和数字化管理工具,其团队实现服务效能提升40%,形成可复制的青少年公益模板。
年会现场同步发布《2025粤港澳公益发展白皮书》,揭晓涵盖公益交流、文化传承、扶贫助教等八大领域的104个标杆项目。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负责人指出,这批经过专家委员会三轮筛选的重点项目,将构建覆盖大湾区11城的公益协作网络,预计年度联动青少年志愿者超10万人次。
观察人士指出,本届年会通过构建"案例展示-项目孵化-资源对接"的完整生态链,标志着粤港澳青少年公益事业进入系统化、专业化发展新阶段。数据表明,大湾区青少年年均公益服务时长已突破80万小时,志愿服务正向技术赋能、文化深耕的3.0模式转型升级。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