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水务局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相关单位,成功开展了东莞市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按照《东莞市美丽河湖建设工作方案》和《东莞市美丽河湖评定指引(试行)》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东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经过“基层自评-市级核查-专家评议-公众调查”四个环节的严格筛选,最终确定了莞城“三江六岸”滨江带、寮步佛灵湖、松山湖燕岭湿地、沙田穗丰年水道等4个项目入选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这批优秀案例的发布,不仅是东莞市美丽河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展示,也为全市乃至更广泛地区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范式。自“十四五”以来,东莞市持续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对全市河湖名录中的河流、水库、湖泊、山塘等水体进行了综合评价与重点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连接鳒鱼洲片区与金鳌洲塔园区,通过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的贯通,以及龙舟花广场、望鳌广场、金鳌塔主题公园等改造建设,形成了一个集生态、观光、娱乐、文化、运动于一体的滨水生态空间,为城市水网环境提升与区域融合发展提供了有效借鉴。该区域曾是“东莞制造”的起源地,但由于历史原因,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实施完善截污管网、改造排水系统、整治排污口、河涌清淤、淘汰落后产业、生态修复、强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三江六岸”滨江带水质已连续三年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同时,随着工业遗存改造和活化利用工程项目、“东莞记忆”项目以及东莞市“三江六岸”二期建设项目的推进,河道周边配套公共设施不断完善,不仅提高了人居环境,还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打造了“水岸+文化”新产业。
佛灵湖通过实施雨污分流、加强监管巡查、提升公众参与度等措施,保持了水质常年优良,并稳中有升。湖区内设有沙滩、泳场,2023年首次在公开水域举行了全民水上活动,充分践行了“有河要有水,有水要有鱼,有鱼要有草,下河能游泳”的美丽河湖内涵。佛灵湖面积27.56万平方米,水体总库容235.02万立方米,是东莞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沿湖建有5公里长的绿道,山水合一,水质清澈,四周群山环抱,翠鸟嬉戏,被誉为“镶嵌在东莞大地的一颗绿宝石”。近年来,寮步镇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有效保护并提升了佛灵湖的水质和周边环境质量,使之成为市民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绝佳去处,以及展示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东莞松山湖以绿为基、以水为源,将一片曾经的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的荒地建设成了修复型和复合型燕岭湿地公园。其“生态优先、治水为前”的经验为南方河网偏僻低洼、污染严重区段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有效借鉴。松山湖燕岭湿地位于东莞市东北部,总面积达62.7公顷。秉持“科技与自然共生”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治水为前,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思路,重建了区域水生态。相继建成了提升配水系统、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和自然湿地系统等三部分组成的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深度净化后回用。燕岭湿地已成为珠三角重要的环境科普教育基地,每年举办超过30场以湿地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观察、节水为主题的环境教育活动。同时,湿地生态效益的提升吸引了众多科技企业入驻,为园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穗丰年水道将穗丰年河、南环河、淡水湖连为一体,全长约14公里。近年来,沙田镇投资约12亿元,完成了穗丰年水道等16条河涌的整治工作,有效提升了水质和周边环境。沿岸规划有栈道、绿道和各种文化休闲娱乐设施,种植了红树林和水乡特色植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美水乡景观。穗丰年水道综合整治完成后,周边土地产出效益明显提高,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同时,在穗丰年湿地公园内,通过“祭海潮歌”“载月渔归”“疍艇花海”等景观设计,再现了疍家先民出海捕鱼、疍歌传情等历史风俗,传承了疍家文化。
莞讯网观点
东莞市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的发布,充分展示了东莞市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决心与成效。这些案例不仅为东莞市其他河湖的保护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全国水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通过持续推进美丽河湖建设,东莞市正逐步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不断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