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2024文博生态链融合创新论坛暨东方文博国际传播中心(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市文来高中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全国博物馆、文博相关服务企业、上海教育界等60多家单位共同参与,旨在探讨博物馆在当下的火热态势中如何进行“冷思考”,实现守正创新与变革融合,推动中华文明更好地走向世界。在主题演讲及文教演讲环节,河南博物院、殷墟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云冈研究院文化遗产艺术研究中心等多家文博单位及教育机构的代表,就博物馆创新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东莞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杨畦在文教演讲环节中,以“家校社一体化育人模式”为主题,分享了东莞文教的深度研究和实践,探讨了博物馆教育功能在家校社一体化育人模式中的挖掘与展望,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东莞市博物馆在论坛上展示了其教辅产品,如《莞城地方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配套手册、《当儿童遇见博物馆》互动任务卡、《Wa!考古》田野考古入门指南等,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产品不仅精妙融合了跨学科知识,还打破了学科壁垒,为学生构建了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负责人梅寒娇对《莞城地方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从课程研发视角堪称佳作,具有极强的实操性。同时,上海闵行区历史科陈老师也在莞博的教辅产品中找到了平衡学生成绩与素养的方法,认为莞博的教辅产品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助推“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实。论坛强调了博物馆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性,提出博物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同传递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发掘学生的潜在素养,完善综合素质,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论坛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强调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大型考古纪录片《何以中国》的热播,为中华文明的传播提供了生动的案例,表明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莞讯网观点:2024文博生态链融合创新论坛为博物馆与教育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东莞市博物馆的创新实践尤为值得关注。通过教辅产品的研发和家校社一体化育人模式的探索,莞博不仅丰富了教育形式,也提升了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这种深度融合的模式,对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