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东莞市“百千万工程”的全面推进,麻涌镇在村级工程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通过建立驻村监督员制度,该镇成功实现了对村级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监督,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近年来,东莞市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旨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面貌。然而,在工程推进过程中,村级工程普遍存在监管不严、透明度不高等问题,导致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难以保证,群众满意度不高。针对这些问题,麻涌镇纪委和巡察协作办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全过程监督。为解决上述问题,麻涌镇党委高度重视,决定成立“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监督工作专班”,并甄选驻村监督员下沉到村一级实行融入式监督。具体措施包括:
1. 整合监督力量:整合纪委专职人员、职能部门纪检委员、驻在村(社区)和重点单位纪检委员以及办事员、监事会成员三级监督力量,形成联合监督机制。
2. 试点推进:选取螺村作为试点,开展工程联合监督,为全镇村级工程监督提供经验借鉴。
3. 制定工作指引:在市委巡察办的指导下,制定监督“一库一册四表”工作指引,明确监督职责和流程,确保工程质量、投资和进度得到有效控制。
4. 全周期管控:形成“项目任务+节点时间+监督方式+部门参与”四结合监督模式,实现对在建工程项目的全周期管控。
通过实施上述措施,麻涌镇村级工程监督取得了显著成效:
1. 提升透明度:驻村监督员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和民主监督,将工程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公开透明,消除了群众的猜测和误解。
2. 减少信访举报:实行驻村监督员制度以来,麻涌镇纪委收到的涉工程信访举报同比下降近30%。
3. 增强干部信心:村干部表示,现在工程都按程序公开,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工作起来更有干劲和底气。
4. 扩展监督范畴:目前,麻涌镇已将驻村监督员工作模式延伸至261项农资项目,及时纠治了应收款项追收力度不足、闲置土地偷倒垃圾等问题。
涌镇计划将进一步扩展驻村监督员制度的应用范围,覆盖全镇各村(社区)以及医疗、城中村改造、固定资产投资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积极推动监督向基层有效延伸覆盖。
莞讯网观点
麻涌镇的创新监督模式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通过整合监督力量、制定明确的工作指引和实现全周期管控,有效提升了村级工程项目的透明度和质量,增强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工程效率,还能够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