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觉传播展映交流论坛在东莞理工学院成功举办

国内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4-12-21 19:57:41
12月19日晚,由东莞理工学院主办的跨文化视觉传播展映交流论坛在该校学术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以“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跨文化传播”为主题,吸引了十余位来自新闻与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知名媒体与影视企业代表以及资深媒体人参与,与现场师生共同探讨跨文化视觉传播的经验与未来发展趋势。
 
论坛由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城市文化研究中心以及湾区可视化研究院联合承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志安教授、广州数字纪实视听产业园(豆园DOC.Park)创始人张鹂导演、真实影像创始人邱嘉秋导演等重量级嘉宾应邀出席。同时,东莞日报社副社长何其洁、中国电影集团中国电影器材有限责任公司代表赵晓曦、东莞大件事科技公司总经理刘欢等业内嘉宾也到场参与讨论。论坛期间,嘉宾们依次发布了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数字纪实产业、独立纪录片制作、区域主流媒体、新媒体MCN机构等五个方面的跨文化视觉传播案例。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张艳红分享了“中影·微光计划”在助力中国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方面的积极尝试,并介绍了学院在新文科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及“产教创融合”平台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张鹂导演通过与英国BBC合作制作的生肖动物贺岁片案例,阐述了数字纪实产业模式在推动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邱嘉秋导演则结合自身拍摄经历,强调传播工作者应具备全球视野,克服文化交流障碍,架设沟通桥梁,努力消除偏见和化解冲突。论坛还特别邀请了两位校友分享她们在国际传播中的实践经验。东莞日报社创意视频部的2019届毕业生冯家怡介绍了报社在东莞地区的国际化传播路径,强调通过与KOL合作和本土文化融合推动跨文化语境下的情感共鸣。东莞大件事科技有限公司的2023届毕业生余颖琳则分享了公司策划的“海外达人在中国”项目经验,介绍了如何通过短视频传播中国文化,尤其是在“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背景下,借力外国博主展示中国的美食文化和风景。
 
论坛后半段,与会嘉宾围绕多个行业实践案例展开讨论。嘉宾们一致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但它应作为辅助工具,突出创作者的创造力与灵感。张志安教授特别强调,创作中那1%的灵感是人类独有的,无法被人工智能取代。他鼓励学生们保持创新精神,积极探索职业发展的多种可能。随后,文学与传媒学院特聘副教授卢嘉杰主持了“跨文化视觉传播的未来趋势”圆桌论坛,邀请中山大学梁广寒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何国平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周煜教授、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馆长田根胜教授以及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郑坚教授一同探讨跨文化视觉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嘉宾们指出,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文的滋养,视觉传播将在未来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尤其是在国际传播中,视觉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日上午,在本次论坛的展映交流环节,共展出了三部荣获国际国内重要奖项的影片:《寻找苏禄王》(真实影像出品)、《5639次列车》(东莞理工学院出品)、《低空飞行》(独立导演熊伟、真实影像、东莞理工学院联合出品)。活动邀请了影片主创团队与现场师生展开学术对话与交流,深入解读跨文化影视创作的选题价值与社会责任,分享了内容创作、项目运营、海外推广等方面的经验。
 
莞讯网观点
 
本次跨文化视觉传播展映交流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与探讨的平台,也为跨文化视觉传播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嘉宾们的精彩分享和深入讨论,充分展示了跨文化视觉传播在推动文化交流、增进国际理解中的重要作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文的深度融合,视觉传播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为全球文化交流贡献更多的力量。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