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科技、交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将综述大湾区在过去五年多的发展成就,展示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尝试和新实践。
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大湾区的经济总量从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上升至超过14万亿元人民币,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这一成绩的背后,是粤港澳三地携手同心、风雨兼程的结果。
在前海、横琴、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的推动下,大湾区呈现出新的发展气象。前海已成为深圳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为紧密的区域之一,港资企业超过9000家。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则成为内地澳资企业最集中的区域,澳资企业增加值接近19亿元人民币。
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框架基本建立,广深港、广珠澳科创走廊和深圳河套、珠海横琴创新极点成为主要支撑。广州南沙逐步成为推进大湾区科技设施联通、科技要素畅通、创新链条融通的重要枢纽。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合作项目的落地,进一步加强了粤港澳的科技创新合作。
大湾区内的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建成,极大地提升了区域内的互联互通效率。2023年,随着“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的落地,港珠澳“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进一步促进了人员、车辆、货物、资金等要素的跨境流动。
粤港澳三地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突破,一批标志性事项如“港澳药械通”“湾区社保通”“跨境理财通”以及政务服务“跨境通办”等落地实施,有效促进了要素流通。横琴深合区的分线管理政策更是推动了琴澳一体化的突破性进展。
粤港澳大湾区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交通互联互通,促进要素流通,为“一国两制”事业发展和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贡献更多力量。
莞讯网观点: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不仅彰显了三地合作的巨大潜力,也为全球湾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中国样本。未来,大湾区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为区域乃至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