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中政协委员赞美苏州博物馆设计

国内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5-05-29 09:28   热门评论

  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中的室内设计部分,包括陈列展览几乎均由贝聿铭本人设计,以保证内外风格和所有功能的和谐统一。

  考虑到苏州工艺在全国地位斐然,苏州博物馆中以明清工艺为主的展品更是小巧玲珑、精细绝伦,因此,在贝先生的设计中,展厅不采用大开间,而是对展厅进行巧妙地分割,根据每个展厅及展品的特点量身定做。展厅的设计采用了1.35米的模数,为展厅大小和不同的展示功能要求带来了灵活性。如位于二层的两个八角形空间内的书画厅,巧用九宫格,中间贯通,展厅顶部为玻璃天顶,高大的墙面对表达条幅式书画的用光和所需墙面十分有利,展厅内部简洁、素雅。墙面由木边镶框,地板由石边镶围。

  通过中央大厅东侧的天窗廊道,进入新馆的东部。廊道尽头设紫藤园和休憩茶室。紫藤园的南北两侧安排有专业图书馆、贵宾厅、博物馆商店等服务设施。

  这种整体式的解读贝先生的新馆是为要旨、再就是贝先生在建筑材料、结构细部、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独特创意。主要可能采用现代钢结构.加之木质边框和白色天花,同时,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取代了传统建筑的雕花木窗,因此光线柔和.便于调控.以适宜博物馆展陈。在空间上,书画厅巧用九宫格,中间贯通,对表达条幅式书画的用光和所需墙面十分有利;首层展厅与天窗廊道由墙隔断分开,人漫步廊道,展厅的构架、天花和木边使人联想起中国古建筑的语言,而廊窗外的一个个庭院,由窗取景,若隐若现。而这所有的组织,贝先生是以非常简明、便捷、出神入化的建筑语言来表达的。

  贝聿铭酷爱三角几何造型。新馆建筑将三角形作为突出的造型元素和结构特征,表现在建筑的各个细节之中。在中央大厅和许多展厅中,屋顶的框架线由大小正方形和三角形构成,框架内的玻璃和白色天花互相交错,像是一幅几何形错觉绘画,给人以奇妙的视觉感受。新馆建筑群现代几何形坡顶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建筑特色,并与周边建筑相融合。

  我们在新馆的大门、天窗廊道、凉厅以及各个不同的展厅的内顶上看到,新馆建筑用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了苏州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开放式钢结构既是建筑的骨架,又成为造型上的特色,它带给建筑以简洁和明快。

  建筑构造采用玻璃、开放式钢结构,特别是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新馆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框体内的金字塔形玻璃天窗的设计,充满了智慧、情趣与匠心。加之木质边框和白色天花,同时,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取代了传统建筑的雕花木窗,因此光线柔和,便于调控,以适宜博物馆展陈。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而且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方面的实用型难题。“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名言。这位“光线魔术师 ”对形式和光线的敏感,使他设计的建筑作品自成一格,在创新与审美两方面尤其突出。

  首层展厅与天窗廊道由墙隔断分开,人漫步廊道,展厅的构架、天花和木边使人联想起中国古建筑的语言,而廊窗外的一个个庭院,由窗取景,若隐若现。而这一切,贝先生是以非常简明、便捷、出神入化的建筑语言来表达的。

  新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据说,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设置是最让贝聿铭煞费苦心的。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1/5空间。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当问及为何不采用传统的太湖石时,贝聿铭曾说过,传统假山艺术已无法超过。一辈子创新的大师,不愿步前人的后尘。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一体。

  博物馆新馆建筑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为主的结构方式,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色调采用传统的粉墙黛瓦,但用颜色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面和墙体边饰。建筑构造采用玻璃、开放式钢结构,特别是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而且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方面的实用型难题。

  

 

  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建设一座能充分展示苏州灿烂文化的博物馆,是苏州人民多年的期盼。苏州博物馆新馆是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经典之作,体现了苏州精致、精细、精美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建筑理念的和谐统一,是苏州人民引以自豪的标志性建筑。梁保华指出,苏州不仅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是一座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充满活力的城市。我们相信,苏州博物馆必将以精美的建筑、丰富的馆藏、先进的管理、鲜明的特色,为苏州增添新的光彩。

  扩展解读:

  香港中银大厦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由贝聿铭建 筑师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 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 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 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 城,代表中国。

  美秀美术馆

  美秀美术馆是日本人小山美秀子为藏品所建。贝聿铭在日本设计的60米高的钟塔和在法国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打动了小山美秀子,于1990年委托贝聿铭设计美术馆。鉴于业主对建筑师的完全信任,一切均尊重设计者的意见,不惜花费250亿日元(100日元兑换7.08人民币)的总造价建成这座人间的天堂。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绘画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走过一个长长的、弯弯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静中,只有瀑布声与之相伴……那便是远离人间的仙境。到达此地山高路险,这正是那些寻道者的旅途。

  总结语:苏州博物馆如今已如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在结构布局、与环境的融合、空间布局、采光通风、能源上都闪耀着其特有的光彩。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
备案号: 粤ICP备13054447号
法律顾问:李小军律师 电话:13326865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