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积极参与“西水东调”工程 市民2022年有望喝上西江水

民生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5-11-13 10:38   热门评论
 
 
  东莞积极参与“西水东调”工程 市民2022年有望喝上西江水
 
  我们喝的自来水安全吗?水库什么时候能变干净?今年的内涝点明年还会淹吗?近日,市水务局局长袁丽群在接受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基层行”采访团采访时,对民生热点问题一一回应。袁丽群透露,目前全市市级水厂出厂水合格率为100%,为保障水源,东莞正在积极参与“西水东调”工程。该工程预计2017年开工、2022年完工,东莞市民不久的将来有望喝上西江水。
 
  针对今年雨季南城等地出现新的内涝情况,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城正计划投入4.9亿元,对排查出的26个内涝点进行整治,21个点有望在明年雨季前改造完成。
 
  关键词:水安全
 
  市级水厂出厂水合格率100%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专题调研水务工作时,要求要确保我市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那么,东莞的饮用水安全吗?袁丽群介绍,全市现有人工监测点705个,在线监测点112个,对全市的出厂水、管网水和二次供水进行了全面监测。目前,全市出厂水综合合格率市级水厂为100%,镇级水厂为99.8%,村级水厂为99.5%,明显优于国家水质综合合格率95%的标准,基本满足了我市安全用水的要求。
 
  袁丽群说,从2012年至今,我市共关停整合了15家村级水厂,村级水厂数量从原来的68家减少至现今的53家。村级水厂设施设备简陋,管理水平差,水质方面难有保障,接下来将加大村级水厂整合力度,通过推动“一镇一水企”工作,科学规划、合理整合供水资源,提升优化行业管理水平。
 
  同时,市水务局积极加大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力度,推进28座具有重要饮用功能水库的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目前,5座水库区划成果已获得省政府批复;10座水库区划成果已通过市政府核定并于今年4月移交市环保局负责,由市环保局按程序报批;其他13座水库区划成果已基本完成,将分批上报市政府核定后再移交市环保局。
 
  此外,我市还对50座已划定水功能区并具有饮用功能的水库实施“库长制”,落实对饮用水源水库保护的工作责任。
 
  关键词:水源工程
 
  “西水东调”拟分配我市4.33亿立方米西江水
 
  东莞80%的饮用水要从东江取水,用水安全一直被水源单一所困扰。好消息是,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正在提速,东莞市民有望在2022年喝到西江水。
 
  袁丽群介绍,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即备受关注的“西水东调”工程,是国务院和我省推动实施的重点战略工程,工程投资约400亿元,从西江取水调往广州市南沙区、东莞市、深圳市等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初步拟定分配给我市水量为4.33亿立方米。
 
  袁丽群透露,该工程目前正加紧编制工程项目建议书,同时已启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相关工作。按照省的总体实施安排,2017年底前主体工程开工,计划2022年完工。据悉,省水利厅领导日前在莞做专项调研时要求,尽快启动该工程在我市境内的水源配置、水源利用及水厂布局整合等专项论证和研究工作。
 
  “经过番禺、穿过珠江口,东莞市民未来将喝上西江水,比东江水质更好。”袁丽群说。此外,东莞自身的江库联网二期工程(松木山水库至同沙水库段)实施方案已获市政府批复同意实施,估算投资4.45亿元,现已处于勘察设计阶段。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
 
  同沙水库已经完成环库截污工作
 
  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是东莞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之一。对此,袁丽群表示,市水务局将按照全市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重点推进“两网、两河、两库”建设。
 
  在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上,目前21个整治项目区获得中央及省财政补贴2.2亿元,中堂镇4个项目区竣工验收,麻涌3个项目区已完工,沙田项目区正动工建设,其他项目区正在加快开展相关工作。在内河涌治理方面,今年我市计划整治33条内河涌,目前8条河涌完成整治,13条河涌正在开展整治工作,12条河涌办理前期工作。
 
  我市部分水库存在水质污浊、富营养化问题,8座联网水库水质堪忧。袁丽群表示,目前以松木山水库、同沙水库为示范的治理工作已经展开,力争用10年到15年时间,实现松木山水库和同沙水库的水质达到Ⅲ类以上。
 
  目前,同沙水库环水库截污及尾水排放工程、东城街道雨季溢流污水处理工程已基本完工;松木山水库人工湿地与库尾截排工程、清淤工程正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市水务局副局长倪佳翔说,市水务局拟借鉴深圳等地的做法,推动松木山等重点水库的围蔽工作,以保护水环境。
 
  关键词:内涝整治
 
  南城拟投4.9亿元解决“水浸街”
 
  城市内涝一直受到市民关注,今年以来,南城等地还出现了新的内涝点,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产生活出行。如何破解“暴雨即涝”的尴尬?市水务局排水科科长叶淦升表示,今年的降雨强度和雨量偏大,5月份的几场大暴雨,导致南城金域中央、城市风景街等地出现了26个内涝点。
 
  叶淦升说,针对这一问题,南城已经制订了初步的整治方案,计划投资4.9个亿解决这些问题。其中21个内涝成因相对简单的点,拟采用清淤、增加雨水口等办法整治,预计明年雨季前可以完成;而要通过基建工程来整治的,可能需要2017年才能完成。
 
  为何今年5月份被淹,现在还不能动工呢?叶淦升解释,内涝整治前期工作太多,要先进行原因调查分析,同时还要摸查地下管线,随后才能制订方案,涉及到工程建设的,还要立项并落实资金、进行招投标,最快也要一年时间才能开工。
 
  叶淦升介绍,市水务局还在制定市区排水防涝的综合规划,完成后将根据综合规划制订综合性治涝计划,拟在“十三五”期间有效缓解市区内涝问题。同时,全市各镇(园区)也在编制排水专项规划,推动治涝工作。
 
  此外,东莞将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拟选择黄沙河中医院附近的几公里进行实验,减少新开发区雨季河流径流量,让雨水在原地渗入地表,减少污染物流入河道和措施内涝的发生。
 
  袁丽群表示,贯彻“三严三实”,就是要“马上就办”,把工作落到实处,干出实效。根据我市的水情水势的迫切需要,当前,要集中精力抓好“两网、两河、两库”这几项重点工作。
 
  “两网”就是建设截污管网和水乡水网。要落实截污主干管网的收尾与截污次支管网建设两项工作,不断提升污水的收集率和有效处理率。水乡地区要按照“截污、清淤、活源、治堤”的整体思路,系统开展治理,保障人水和谐。
 
  “两河”就是对石马河、茅洲河进行综合治理。要通过防洪排涝排污、景观美化、城市整体规划建设等措施入手,将两河流域建成宜居宜业的区域。
 
  “两库”就是治理松木山水库和同沙水库。这两座水库在我市全部水库当中库容最大,也是江库联网工程联网水库,治理工作意义重大。要通过持续有力的治理,力争水库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
 
  抓好“两网、两河、两库”的同时,持续推进内涝黑点整治、供水老旧管网改造、三防减灾等细致工作,保障我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严实数据
 
  546公里 截至今年9月,我市供水企业合计投入资金约1.4亿元,新、改建供水管网546公里,目前全市供水管网漏损率约为14.81%,同比去年下降0.17%。
 
  106项 全市现有人工监测点705个,在线监测点112个,基本覆盖水厂出厂水、管网水和二次供水;全市水厂出厂水每月公报9项常规指标、每季度公报42项检测指标,村级水厂每半年公报106项全分析检测指标。
 
  30.5亿 茅洲河治理,估算投资30.5亿元对长安镇内14条内河涌进行综合整治。目前人民涌、三八河、东引运河(长安段)3条内河涌整治方案已经制订,其中人民涌投资5282万元,计划年底前动工,明年建成。(来源:东莞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
备案号: 粤ICP备13054447号
法律顾问:李小军律师 电话:13326865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