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错密码锁卡保护竟被用来锁他人卡最近,在东莞寮步开工厂的徐先生遇上一件奇事,一名老朋友突然来电告诉他,误转了32.05万到他银行卡,徐先生当然是想尽快转回给朋友。可没想到卡却早被“冻结”了,解锁后四分钟又被人为锁定,来回折腾多次,这钱好来不好还。
飞来巨款后卡被冻结
徐先生是寮步一家电子厂的老板,约10年前,他在某国有商业银行寮步支行办理了一张卡,上周五(4月17日),徐先生突然接到合作伙伴谢先生打来的电话,说他爱人担任财务工作,不小心弄错账户,将32.05万元的货款,误转入徐先生的这个账号,希望徐先生可以配合转回。
徐先生委托公司员工前去办理转账退款事宜,可没想到被告知银行卡密码被锁,要求持卡人徐先生本人处理。
第二天,徐先生本人亲自来到银行将卡解锁,一个小时后继续委托公司财务员工前去办理转账。“没想到还是转不了,因为又被告知银行卡需要再次解锁。”徐先生说,以为是第一次委托的财务人员不上心,这次重新又委托了另外一名前去办理。但柜台人员坚称,此卡不能使用。从寮步支行查询结果得知,4月18日这天,寮步支行10:36解锁,10:40樟木头支行再次锁卡。
后来,在与谢先生的通话中徐得知,谢的老婆李小姐转错账后,就打了电话给银行的客户经理,希望银行将钱先锁住。“他们是银行的VIP客户,银行那边可能告诉她怎么操作。银行为什么可随便冻结我的卡?”
查询显示是人为锁卡
为何解锁之后,银行卡却依然被再次锁定呢?为了了解真相,徐先生来到了开户行——某国有商业银行寮步支行,柜员机查询显示,密码错误超次数,无法使用。
然而,寮步支行柜台查询的结果却让徐先生大为惊讶,两次锁卡操作,都是在这家银行樟木头支行网点的柜台人为完成的。而且第二次锁卡仅仅在徐先生解锁后的4分钟后就操作完成。
工作人员告诉徐先生,锁定某人的银行卡除了司法机关授权外,只有持卡者本人有权操作。不过寮步支行大堂经理解释说,无论是网络、柜员机等任何渠道,只要客户输了卡号然后输错误的支付密码3次,就可以锁定银行卡。 编辑:健龙
1
支行称是“操作失误”
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记者跟随徐先生来到这家银行樟木头支行探个究竟。一名姓李的员工表示,“锁卡”银行柜台操作不了,是汇错钱的客户自己所为。然而,半个小时后银行的一位张姓女行长出来解释,承认两次锁卡,都是他们网点的一名新员工所为,属于“操作失误”。
这位行长说柜员只是协助客户查询他人账户,“查询的时候超时了,锁掉了。”4月18日这天,寮步支行10:36解锁,10:40樟木头支行再次锁住,只是时间上的“巧合”。
该商业银行东莞分行相关负责人坦言,除了公检法之外,银行等金融机构确实没有权限对客户的账户进行“冻结”。就本起事件而言,银行对徐先生的银行卡施行的是“动态监管”,而非“冻结”。事发之后,汇错款一方通过“输错密码”的方式,将银行卡锁定,为了保证客户的资金安全,所以就对此账户进行了动态监管。
截至目前,徐先生已将所有款项全部退回对方账户,对于涉事银行的违规操作,他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起诉这家银行樟木头支行。
律师说法
“恶意锁卡”或担法律责任
涉事银行一名张姓负责人提醒,客户在汇款之前,应该多次确认收款方的信息。如果真的出现了偏差,第一时间应该是报警。“通过输错密码这种方式锁卡,只能是权宜之计,只能是暂时保证资金不被移走。”张姓负责人坦言,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没有法律明确规定,但确实是一个“拖延时间”的好方法。
如果出现恶意锁卡,带来巨大损失怎么办?这在东莞宝威律师所唐律师看来,这种通过“输错密码”锁卡行为,确实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和隐患,建议市民少用。
不过,一家银行负责人表示,银行机构这么设置,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市民资金安全,银行初衷无可厚非。当然,如果真有人用这种方式“恶意锁卡”,那也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来源:羊城晚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