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时间网讯 12.6平方米的办公室,两张桌子、一部电话,1996年,时任东莞市宇华机械材料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经理的刘慕玲与东莞市妇联合作,创办了东莞市第一个家政服务企业。为了给雇主提供可靠的保姆来源,她带领员工到山区去开拓业务。她一天走三、四个县,买两个鸡蛋就上车,住散发着霉气简陋的旅馆,还常常吃闭门羹。
历经摸索与艰辛,刘慕玲成功,创建起“巾帼事业”王国。她仿佛永远不知疲倦,如今还积极开发新项目,致力打造现代家政。
“我可以吃苦,但不可以半途而废。”刘慕玲坚定表示,家政行业是她后半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我觉得我应该要为社会做一点事情,多培养一些有用人才”。
作为东莞市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慕玲认为,做企业首先要诚信,承诺大于命,诚信大于天;然后是规范经营,创新发展。这,也是她17年来成功经营家政事业的经验。
日前,在本报和光耀地产主办、东莞市女企业家协会协办的2013“东莞十大杰出女企业家”评选中,这位极具魄力的女企业家刘慕玲成功当选。
第一次创业:出差各地联系妇联组织
1996年,刘慕玲任东莞市宇华机械材料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兼经理。当时,应社会需求,市妇联希望成立东莞市妇联家庭服务中心,负责家政服务,为东莞市民提供可靠的保姆来源,以及婚介交友。市妇联找到刘慕玲合作,她兼任经理,负责实际操作。
“东莞当时尚没有家政行业。我们算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刘慕玲的创业之路,从这开始。
当时市妇联提供给刘慕玲的,仅是一个12.6平方米的办公室、两张桌子、一部电话。工作怎么做?没有前人经验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刘慕玲委派了三任经理开展工作,却连续三年亏损。
挫折面前,刘慕玲没有放弃。她亲自抓工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保证保姆来源的可靠,她出差到粤西、粤北、广西、江西、湖南、四川等地联系当地妇联,在当地招保姆,由当地妇联包车送到东莞,刘慕玲负责组织培训,给保姆安排工作。“保姆的管理,由我们和对方妇联共同负责”。
1999年9月,市妇联家庭服务中心开始扭亏为盈。妇联家政、妇联婚介两个“妇”字号品牌,也被成功打造出来。2004年,市妇联家庭服务中心获评中国行业龙头品牌(家政类),以及中国十佳品牌(服务业)。
第二次创业:“造船出海”与“借船出海”结合
“第一次创业成功后,有记者问我,‘拿到这些荣誉,你感受是什么?’我说这是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是肯定、鼓励,也是鞭策。”刘慕玲召开了员工培训班,分析形势,让大家树立危机感,并以此作为超越的新起点。
适逢政策开放,此时家政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竞争渐大。
很快,刘慕玲发起“第二次创业”。她投资300万元,成立东莞市巾帼创业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创新实行“造船出海”与“借船出海”结合的策略,进行多种经营,如创办全国妇联绿色洗衣连锁店、成立家政公司、经营保健品、灭虫蚁、装饰装修、水管修理及特色产品等,完善培训基地。
其实,早在2001年,刘慕玲已经成立家庭用工专业技能培训基地,这是东莞最早成立为保姆培训的基地。如今的“完善培训基地”,是开展系统的封闭式培训,为期10-15天,培训后再通知雇主来挑选。
2004年起,市巾帼创业家庭服务有限公司连续8年获评全国家庭服务业先进单位。2010年获评全国家庭服务业知名品牌,2012年获评广东省家庭服务业的十强企业。至此,第二次创业又取得成功。
第三次创业:开发家政业新项目
刘慕玲仿佛永远不知疲倦,很快又提出“第三次创业”。2012年开始,她成立东莞市巾帼伟业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将原来的培训基地命名为东莞市巾帼基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此时,“巾帼创业、巾帼基业、巾帼伟业”都具备,统称“巾帼事业总部”。
第三次创业,刘慕玲的目标是,将传统家政打造成现代家政,致力于提高服务员的专业技能与整体素质,改变家庭服务员的社会地位及收入。
刘慕玲说,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家务劳动也逐步社会化。如今“保姆”已细化为家务助理、月嫂、育婴师、护理员、钟点工、管家6大工种,工作更专业。
“家政行业,也有创意、研发”,拿钟点工来说,刘慕玲就新开发出清洁、接送、配送、陪购、陪聊、陪游等几个新项目。所谓配送,钟点工按照雇主每月菜单,每天买菜送过来,方便雇主做饭,与“快递”相似。“一些老人家行动方便,但儿女没时间陪伴逛街,请个陪购的钟点工,帮忙拿东西也可以跟老人聊天。”刘慕玲透露,这些新项目已成型,即将进一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