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永安湖北库,五只白鹈鹕掠过水面,翅膀激起的水珠在烈日下折射出虹光。巡护队长祁宝年操控的无人机正以毫米级精度记录这一幕,实时画面同步传回三师图木舒克市林草局指挥中心。"五年前这里还只有三双巡护鞋在泥泞里跋涉。"他触摸着机身上"粤援疆2023"的标识——这台广东援疆工作队配备的装备,让66.6万亩湿地的巡护效率提升四倍。监控屏显示着生态修复的成果:2018年至今,野生动物种类从219种跃升至25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的巢穴在芦苇荡深处增加了三处。
在保护区勘界碑旁,投资2300万元的生态修复项目痕迹清晰可见。新栽的胡杨林带如同绿色城墙,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黄沙牢牢锁在湿地外围。林草局技术员指着土壤监测仪:"表层有机质含量五年提升2.3倍,这才是候鸟归来的根本原因。"
"1314沙漠公路"的观景台上,深圳游客陈明架起长焦镜头。取景框里呈现奇幻画面:东侧金色沙丘上越野车卷起尘烟,西侧湖面黑嘴鸥掠过碧波。"按下快门就是桌面壁纸。"他身后三十公里处,小海子水库的电动游船正载着研学团队观测凤头䴙䴘。这种水陆并行的旅游动线,使永安湖今年一季度游客量突破53万人次。
景区管理处主任艾合买提的账本揭示生态变现路径:沙漠卡丁车项目单日营收破八万,但真正支撑运营的是生态溢价。"我们酒店观鸟房比普通房贵三倍仍供不应求。"指着广东援建的国家级鸟类观测塔,他透露正在开发声纹采集系统:"游客能通过AI识别鸟鸣种类,这是明年申报5A级景区的王牌体验。"
晨曦微露,祁宝年带领的巡护队已行至湿地核心区。队员吾斯曼的平板电脑弹出告警:红外相机捕捉到非法垂钓者影像。通过无人机喊话系统,五公里外的违法者当即收杆。"2017年我光脚追捕放牧者,双脚被芦苇根扎得血肉模糊。"祁宝年抚过巡护车上的急救箱,如今配备卫星定位和医疗包的现代化装备,让巡护半径扩大二十倍。
在新建的管护站,生态管家的职能正超越传统巡护。广东援疆设计的智慧湿地系统大屏上,跳动着实时生态数据:水位变化精确到厘米,植被覆盖指数自动生成季相报告。"上周通过NDVI指数发现南库区植被退化,立刻启动生态补水。"祁宝年调出治理前后对比图,"这种精准养护让天鹅种群扩大了三分之一。"
夜幕降临,图木舒克土陶技艺馆仍灯火通明。非遗传承人阿依古丽将永安湖芦苇压印在陶胚上:"生态纹路系列成为爆款,订单排到十月。"三十公里外的湿地民宿集群,广东设计师打造的"观星穹顶"房需提前半月预订。文旅局长展示着经济账:生态旅游带动农副产品溢价率超40%,香梨合作社通过"湿地蜜源"认证,每公斤售价提高六元。
当祁宝年在巡护日志记录下当日观测到的第32种鸟类时,广东援疆工作队正审核永安湖生态博物馆方案。沙盘上的立体投影将呈现湿地变迁史——从2019年556万元勘界立标起步,到如今年接待游客超三十万人次的生态经济样本。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这块翡翠,正用绿意书写着人与自然共生的新范式。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