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东莞两会现场涌动改革热浪。市政协委员郑俊彦以一份沉甸甸的提案叩击会场——关于凤岗碉楼文化生态圈建设的"十问十策"引发热议。这座承载着百年侨乡记忆的建筑群落,正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双重困局。数据显示,凤岗现存200余座碉楼中,30%已出现结构性损毁,年久失修的建筑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与开平碉楼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凤岗年客流量仅徘徊在10万人次量级。政协委员直指痛点:产权分散、开发粗放、生态割裂三大症结,正让"活的历史"沦为"死的标本"。
提案剑指制度性突破:建议出台专项保护条例,设立"碉楼修缮指数"动态评估体系,创新"产权置换+社会认养"模式破解管理困局。更提出打造"数字碉楼"元宇宙体验馆,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文物数字档案,让百年建筑在虚拟空间重焕新生。
文旅融合层面,规划"三廊四核"生态旅游圈:以碉楼群为原点,串联客家围屋、侨批档案馆、荔枝古驿道,构建"建筑可阅读、街巷可漫步、文化可触摸"的沉浸式体验场景。值得关注的是提案引入"负碳旅游"概念,要求新建配套设施全面执行LEED认证标准。
莞讯网观点:当文旅产业进入3.0时代,凤岗碉楼的突围之路需以制度创新破题,用科技赋能铸魂。唯有将文物保护纳入城市更新系统工程,方能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书写侨乡文化复兴的新范式。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