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基地的电子倒计时牌归零刹那,第九届"创客广东"东莞赛区报名通道正式开启。赛事组委会执行主任林峰刷新后台数据屏:开闸首小时涌入47份申请,其中香港科技大学团队提交的"量子芯片封装"项目引发系统三次弹窗预警。"报名表里藏着产业地图,"他滑动着地理热力图:"松山湖AI项目扎堆,滨海湾新区被新能源团队包场。"
在东莞理工学院实验室,博士生陈锐正调试参赛的医疗机器人。"选生物医药赛道有私心,"他点开大赛官网(http://i.gdsme.org)的扶持条款——获得融资可追加10%奖励,"团队天使轮刚谈妥800万,这等于白捡80万经费。"官网报名指南的第七条被重点标注:2023年1月1日后注册的初创企业可归入创业组,他的公司注册日期恰是2023年1月3日。
南城天安数码城的赛事说明会上,政策研究员吴薇的激光笔停在"融资杠杆"条款:"去年省赛冠军落地佛山后获投3000万,实际拿到300万奖金。"台下立即响起计算器按键声。东莞创投协会的赵总当场掏出手机模拟:若某半导体团队在东莞赛区夺魁后获5000万融资,叠加省市级奖励最高可获600万扶持。
更隐秘的博弈在评委席展开。往届评委周教授展示打分表路演环节的120项细分指标:"去年有个机器人项目,因没讲清知识产权归属,8分钟被扣18分。"他特别提醒创业者注意初赛的"屏蔽审核"机制——提交材料中的核心技术描述将经过三重脱敏处理,连评委都只能看到加密版本。
滨海湾青创基地的香港团队工作间,黄启邦正修改参赛PPT。"往届得主全是内资企业?"他翻出手机里的获奖名单:第八届冠军是澳门团队研发的脑机接口,项目落地横琴后已估值5亿。大赛专设的港澳通道让他吃下定心丸:组委会配备粤语专员处理跨境知识产权备案。
在东莞台商大厦,台青创客联盟的微信群炸开锅。会长陈立传了份"半导体赛道通关秘籍":去年某台资团队因提前注册东莞公司,用"创业组"身份参赛节省半年流程。此刻大赛报名页面的语言切换键正闪烁台繁、港繁、葡语三色标识,后台显示首日港澳台报名占比达27%。
厚街模具厂老板张志强指着荣誉墙上的"创客广东"奖杯:"三年前参赛时还是3D打印小作坊。"他的获奖智能注塑系统已装进比亚迪车间,大赛评委牵线的融资让产能翻倍。如今他作为"荣誉导师"入驻组委会,厂区辟出专线为今年参赛者提供样机打样服务。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参赛通道排起长队。应届生李薇抱着"固态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书排在首位,她盯住赛事日程表决赛日的红色标记——7月26日路演现场将引入AI评委系统,实时捕捉投资人微表情生成融资潜力值。当报名大厅的电子计数器突破三位数,首批样件正通过东莞制造网络发往大赛中试基地。这场持续三十天的创新马拉松,此刻刚吹响第一声号角。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