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深科研共同体启航 环巍峨山创新极核崛起

科技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6-23 10:01:41
 
  晨光熹微中,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环形轮廓在松山湖畔舒展。6月21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科学联盟在深圳光明宣告成立,37家科研机构的铭牌嵌入半透明立方体,象征深莞两地打破行政壁垒的创举。深圳市市长覃伟中与东莞市市长吕成蹊共同转动磁悬浮轨道模型,沙盘上代表光明与松山湖的光点瞬间联通——这条贯穿巍峨山脉的科技廊道,正式成为我国第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动脉。
 
​  创新要素跨城奔涌​
 
  中科院院士陈和生指尖轻划全息投影,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合肥三大科学中心的参数流如银河倾泻。“我们是唯一跨城建设的国家科学中心。”他身后的实时数据屏显示:松山湖散裂中子源本年度机时已排满,而15公里外光明科学城的同步辐射光源即将填补能谱缺口。更令人瞩目的是地下30米的虚拟隧道模型——深莞正联合开凿科学装置直通管道,未来中子束流可经真空管道瞬时传输。“这将催生全球首例跨城联合实验范式。”鹏程实验室研究员调试着量子通信中继器说道。
 
​  制度破冰构建生态圈​
 
  东莞科技局长钟靖平在签约台前举起特制印章,盖在联合基金协议上的瞬间,深圳秘书处的电子签章同步浮现。这种“双城互认”机制已覆盖37项科研规则:从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信用互通,到博士后双城落户的绿色通道。联盟首届轮值理事长单位深圳理工的校长薛其坤,现场演示科研保税仓的云监管系统——香港大学寄来的低温样品正在跨境运输,海关数据流与实验室门禁实时联动。“我们要让科研耗材流通像网购般便捷。”他点开手机展示当日第三批实验物料通关记录。
 
​  三圈融合重塑空间​
 
  交通规划展区引发年轻学者围拢。悬浮在沙盘上的磁浮列车模型穿过巍峨山隧道,车厢内投影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的光头造型:“每日通勤时间将从90分钟压至18分钟。”生活配套沙盘更颠覆认知:依山而建的人才公寓顶层设有跨境科研保税仓,新加坡教授通过AR眼镜可隔空操作东莞实验室的分子组装仪。深圳市科创局长张林拾起一枚芯片状门卡:“这不仅是住房钥匙,更是打开双城科研资源的密码。”
 
  当晨雾掠过散裂中子源的环形建筑,首批联合攻关项目已在云端启动。从松山湖延伸至光明的创新廊道上,超导磁体与量子芯片正进行着跨越城界的能量共振——这座最年轻的国家科学中心,正以莞深协同的独特基因,孕育着破解卡脖子技术的中国方案。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