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珠江口,铁牛轰鸣撕裂了延续千年的农耕寂静。东莞谢岗镇黎村六百亩连片水田上,两台自走式高速插秧机正以工业级精度推进,机械臂精准抓取的秧苗阵列误差不超过两厘米,作业轨迹由北斗导航系统实时校正。这个曾以"桑基鱼塘"闻名的岭南村落,正经历着耕作方式的革命性跃迁。
"每台日作业量突破四十亩,相当于三十个熟练农工的总和。"东莞市丰实农业掌舵人谢银康手持刚完成插秧的田块测产数据,向记者展示机械化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企业投入近百万元引进的智能化设备,将单季亩均人工成本压降至传统模式的三分之一,配合南京香尖优质稻种,双季亩产有望突破吨粮门槛。在田埂旁,农技人员正调试土壤墒情监测终端,实时数据通过5G专网直传云端农事管理平台。
谢岗镇农林水务局披露的年度农业白皮书显示,该镇通过"零碎田"归并整合已建成高标准农田两千余亩,土地整治专项资金较三年前增长四倍。政策杠杆撬动下,全镇农机购置补贴申领企业数量同比激增150%,植保无人机、智能灌溉系统等九大类二十三种智慧农机进入补贴名录。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莫安妮透露,年内将启动"农机共享服务站"试点,破解中小农户设备购置困境。
这场静默的农业革命背后,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对粮食安全的战略布局。谢岗镇被纳入东莞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板块,其探索的"全程机械化+数字农服"模式已形成可复制经验。当插秧机的卫星定位模块取代了老农的田间经验,当云计算替代了二十四节气歌谣,珠江三角洲这片改革热土再次站在了生产方式迭代的前沿。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