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版图上,一座由玻璃幕墙构筑的"科学方舟"正强势崛起为科学普及的前沿重镇。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9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重构微观世界认知体系,其倾力打造的材料科学博物馆自2023年开放以来,已吸引逾2.7万求知者穿梭于全息投影与交互实验构建的量子隧道,其中青少年群体占比达七成,昭示着大湾区未来创新力量的觉醒轨迹。
这座科技地标以"原子织造"与"文明之光"两大展区为经纬,将人类文明史解构为材料演进的编年史。科学家团队运用原位观测技术复刻青铜器冶炼场景,通过纳米级材料模型演绎半导体革命,使参观者得以在微观与宏观的双重视域中窥见材料科学的底层密码。展厅内,身着实验服的博士讲解员与AR增强现实装置形成智慧共振,将量子隧穿效应转化为可视化的光影叙事。
实验室独创的"三棱镜"科普矩阵已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态闭环。由32名专职科研人员、17位材料学教授和89名硕博志愿者构建的科普特战队,以"展-讲-创"三维攻势突破传统科普边界。他们携带便携式电子显微镜深入城中村小学,在社区广场架设可交互的超导磁悬浮演示装置,更通过原创科普动画《元素特工队》在短视频平台斩获百万级流量。值得关注的是,其"1+N"服务模式已衍生出材料创客工作坊、院士科普剧场等12种垂直化产品,形成覆盖全年龄段的科学素养培育体系。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