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诈骗频发,警方提醒公众警惕非法募捐

跟踪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1-14 11:42:46
  近年来,随着社会慈善意识的提高,不法分子利用大病患者急于获得资助或捐赠的心理,进行各种形式的诈骗活动。这些不法行为不仅给大病患者家庭带来了二次伤害,也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为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现联合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公众警惕非法募捐和诈骗行为。不法分子常以掌握某慈善组织“配捐”项目、“投流”项目或“公益理财”项目为名,或者假借国家机关、慈善组织名义,承诺给患者高额回报、返利返现等方式进行诈骗。这些行为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规定的合法、自愿、诚信、非营利的慈善活动原则。公众在面对此类信息时,应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在进行捐赠前,公众应通过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cszg.mca.gov.cn)查询慈善组织的合法性,确认其是否具有公开募捐资格。平台提供了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慈善组织信息,以及相关组织的公开募捐资格验证。面对不明来源的“捐款”链接,公众应加强对相关银行账号等信息的核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慈善组织的行为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规范。公众如发现慈善组织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应立即向民政部门咨询、举报,咨询举报电话为22832571。如发现有不法分子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正遭遇相关诈骗的,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注意收集、保存好相关证据,报案电话为110。
 
  莞讯网观点: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共享成果的事业。然而,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严重破坏了慈善生态,损害了公众的信任和参与热情。莞讯网认为,打击慈善诈骗,维护慈善环境的纯洁和透明,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呼吁广大公众,在参与慈善活动时,提高警惕,核实信息,确保捐赠的安全和有效。同时,也应积极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共同维护慈善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建诚信慈善,共享和谐社会。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慈善事业能够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