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校区礼堂的射灯骤然熄灭,400余双眼睛的瞳孔里倒映出LED冰屏上的AI生成壁画——敦煌飞天衣袂正以每秒30帧的速度剥落又重生。6月15日晚,第十五届粤光杯颁奖礼上,广州大学《敦煌残卷·时空闭环》团队捧起最佳AIGC奖杯时,机械臂自动将他们的算法代码投影在舞台地屏。这部诞生于跨专业选修课的实验作品,用神经网络填补了237处壁画残缺,评委笔记里写着:"当AI成为第N+1位编剧,传统叙事正在解构。"
红毯区突然响起胶片划痕的滋啦声。中国传媒大学彭杲怀抱双奖(最佳演员/摄剪)低头疾走,他主演的《怪物》里那段精神病院独角戏,此刻正以分镜图形式在走廊玻璃幕墙轮播。"开拍第三天我就撕裂了声带。"他指着喉结处的疤痕,身后大屏突然切到马来西亚槟城的黄昏——《华脉流芳》纪录片里98岁的潮剧传人,正用颤巍巍的手指在片尾字幕按下指纹,这道印痕被激光雕刻在奖杯底座。
东莞理工学院郑愚副校长拨开庆功宴的香槟塔,指向展厅角落里蒙尘的BETACAM录像机。"十五年前首届获奖作品用磁带拍摄,现在90后导演直接在元宇宙搭景。"他身后,新丰纪实影像组的师生正用AR眼镜向深圳技术大学团队展示:客家围屋的全息影像里,非遗蓝染技艺的靛蓝分子结构在虚拟染缸中旋转。当青岛科技大学《一只想飞的牛》人牛幻化镜头投射到水雾幕墙,剧场顶棚的雨水收集装置突然启动——这正是上届声音艺术奖得主设计的沉浸式声场系统,杜比音效混着松山湖真实的雨声,将"人牛鸟三重蜕变"的哲思浇灌进每个观礼者的衣领。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