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东莞市交通运输局正式发布并实施《东莞港口章程》,标志着东莞港在规范化、法治化管理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作为东莞首部全面系统规范港口运营的章程性文件,该章程自2025年10月20日起生效,有效期至2030年10月19日,为港口参与者提供稳定预期与清晰指引,助推区域经济与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建设深度融合。
	 
	  《东莞港口章程》共9章51条,涵盖港口概况、管理部门职责、经营服务规范、安全环保、应急管理等核心领域。其首次以规范性文件形式明确东莞港管辖范围、自然条件与功能分区,将麻涌、沙田、沙角和内河四大港区及多个作业区的岸线资源、航道网络纳入统一管理体系。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重要港口,东莞港毗邻香港、澳门与广州,章程的出台不仅集中公示了港口法律规范、政策措施与运行规则,更通过制度保障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石。
	 
	 
	  管理架构方面,章程确立以市交通运输局统筹港航事务,东莞海事局负责水上安全监督,海关、边防、商务等多部门协同分工的体系,避免多头管理低效问题。在经营与服务环节,章程创新设置全流程规范:港口业务需通过广东省港口监管系统线上申请许可,危险货物作业与客运服务等高风险环节纳入严格监管;附录详列62家码头污染物接收设施与47家岸电设备信息,为船东与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支持。船舶进出港流程亦通过标准化优化,国际与国内船舶报告、调度、口岸查验要求明确,与广州港共用航道并协调调度,提升区域通航效率。
	 
	  安全与环保被置于首位。港口企业需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与应急预案,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设立,燃油硫含量与污染物排放受到严格管控。东莞市水上搜救分中心统筹突发事件响应,确保快速处置能力。
	 
	  当前,《东莞港口章程》的实施正成为东莞港融入大湾区港口群的关键抓手。通过统一标准、优化流程与强化监管,东莞港运营效率与服务水平将显著提升,吸引更多国际航线与投资布局。其数字化申请、信息公开、绿色港口等理念与国家“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战略高度契合,岸电设施推广与污染物接收全覆盖彰显港口社会责任。未来,东莞港有望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深化与广州、深圳等港口联动,共同构建高效国际航运枢纽,为港口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