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委组织部报送的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实践案例《促进园区校区社区融合 打造湾区人才集聚高地》,在2025年(第七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征集活动中,成功入选“最佳案例”。这一荣誉不仅代表了对该社区实践探索的高度肯定,更是对东莞市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国家战略中,系统性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东莞路径”的权威认可。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位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核心地带,自挂牌之初便被赋予了特殊的战略使命。这里不仅是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世界级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平台的所在地,还与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等高校及华为等龙头企业紧密毗邻。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东莞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先行先试政策试验区和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融合”示范点。
所谓的“三区融合”,并非简单的物理空间叠加,而是力争实现园区、校区、社区交互赋能发展。社区坚持市镇(园区)国企联动、创新要素协同建设模式,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国际化创新资源及成果落地,承接松山湖科学城、华为、知名高校院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集聚创新创业,旨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创富新标杆、科技型上市公司“摇篮”。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已为集聚高端科创人才打造好了“强磁场”,为东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注入强劲动能。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构建了一个无缝衔接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包括积极推动东莞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等国家级人才培养平台和包括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广东省实验室)在内的科研机构落户社区,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牵头建设公共性技术平台、概念验证中心、中试验证平台和创新工场等平台,将社区打造为珠三角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社区的成功,源于探索形成以全要素科技创新资源为牵引,打造“宜研”社区,以全过程创业服务链条为基础,打造“宜创”社区,以全场景就业服务体系为抓手,打造“宜业”社区,以全方位人才服务为宗旨,打造“宜居”社区,系统性地构建了以“宜研、宜创、宜业、宜居”为核心的创新生态体系。
截至目前,社区集聚了包括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共建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科院声学所东莞电声产业基地、广东清大创新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东莞市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等在内的12家新型研发机构,拥有研发平台200余个、科研仪器设备5000多台、创新工场10个和中(小)试车间34个,并建成社区概念验证中心,促成东莞首个中试基地——东莞中关村智造中试基地落地社区。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