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东莞市桥头镇产业版图迎来重大变革。随着红绸幕布揭下,桥头产业数字赋能中心与中科乐胶数字科技华南总部正式落地运营。这座建筑面积逾万平方米的数字化中枢,标志着传统制造重镇在数字经济时代开启破局之路,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智能化转型树立新坐标。
在政企学界逾200位代表的见证下,东莞市桥头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同步完成三项战略签约:与本土环保包装行业协会建立全产业链数字化联盟,与乐胶数字科技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同苏州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达成技术转化专项合作。三组协议构筑起"技术研发-场景落地-产业协同"的闭环生态,其战略布局直指传统包装业"设备孤岛、信息断层、供需错配"三大痛点。
"这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叠加,而是产业要素的化学重组。"东莞市工信局副局长在致辞中剑指要害。据其透露,该中心将依托"环保包装名镇"的产业底盘,构建"三擎驱动"模式:以中科院体系的技术沉淀破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局,用工业云平台打通供应链堵点,借行业协会力量建立智能包装标准体系。政府配套的专项扶持政策已进入实质申报阶段,重点倾斜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和数字化服务采购项目。
走进赋能中心内部,六大功能展区暗藏玄机。党建文化展示区与智能设备展台形成强烈映照,透露出"红色引擎推动技术革命"的深层逻辑;中科乐胶的柔性生产线动态演示,将纳米涂层技术与AI质检系统深度融合;工业云大屏实时跳动的数据流,则完整呈现着珠三角300余家包装企业的产能图谱。"这里每个展区都是活体实验室,企业可在此完成从技术验证到商业落地的全周期测试。"项目运营负责人强调。
在数字化车间改造方案中,该中心祭出"双螺旋"推进策略。横向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分布式产能共享平台,纵向运用数字孪生技术重构生产流程。某参与试点企业透露,通过设备物联改造,其原材料损耗率已从8.7%降至3.2%,订单响应周期缩短40%。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心首创的"需求雷达系统",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成功撮合东莞包装企业与长三角电商物流企业的亿元级智能包材订单。
面对数字化浪潮,桥头镇委书记的发言掷地有声:"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据悉,该镇已启动"灯塔企业培育计划",首批30家规上企业将获得数字化诊断专项补贴。行业协会同步组建专家智库,重点攻关可降解材料智能溯源、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前沿课题。随着中科系科研团队正式入驻,环保包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建已进入倒计时。
夜幕降临,赋能中心顶楼的数字沙盘依然闪烁。这个集纳了216台智能设备、接入53个工业APP的数字化中枢,正悄然重构着珠江东岸的产业版图。当传统包装流水线遇上AI算法,当区域产能池撞见区块链技术,一场属于中国制造的数字突围战已然打响。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