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9时,巴拿马籍冷藏船"鹦鹉"轮鸣笛靠泊东莞港二期码头,甲板集装箱内4890板新西兰佳沛金果完成16天越洋航程。沙田海关现场验放数据显示,这批总重5417吨、货值1.36亿元的猕猴桃刷新华南地区单批次进口量级,相当于向国内市场投放超5400万颗鲜果,其规模化冷链运输模式引发生鲜行业深度变革。
"鹦鹉"轮自纳尔逊港启航即启动全舱恒温系统,采用-0.5℃精准温控技术,较传统散货混装缩短25%运输周期。东莞普跃供应链总经理蔡锡波透露,整船冷链方案使果品腐损率压降至1.8%以下,较航空运输节省62%物流成本。沙田海关关长现场指挥查验时强调:"我们启用全维有害生物鉴别仪实施非侵入式扫描,通关时效压缩至3小时,实现到港即检、卸船即放。"
东莞海事局为保障价值亿元级生鲜货物,首创"四优四保"应急机制。西大坦海巡执法大队负责人洪新带领12人突击队,在船舶进港前72小时即开展航道清障,运用AIS系统实施单向航道管制。码头作业区投入20辆新能源冷藏车实施"门对门"转运,66名装卸工三班轮转,确保2.5日内完成全船卸货。
市场监测显示,该批金果到岸次日已覆盖广深80%高端商超,终端零售价较去年同期下浮13%。东莞裕隆汇物流总监证实,企业年内计划增开2班次冷链专轮,预计向华南输送1.5万吨奇异果。值得关注的是,该运输模式已吸引泰国榴莲、智利车厘子等6国生鲜供应商签约,沙田港正扩建3万㎡智能冷库应对持续增长的进口需求。
据海关总署最新统计,2024年前4个月我国干鲜瓜果进口额突破420亿元,其中冷链专船运输品类占比升至37%。业内人士分析,东莞港打造的"12小时生鲜圈"成功破解高损耗行业困局,其海关联检、港口装卸、冷链运输的协同模式或将成为国际生鲜贸易新范本。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