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步镇富竹山村以刀刃向内破解结构性矛盾,在2025年战略蓝图中将"百千万工程"具象化为可量化的治理坐标。通过重构"党建+产业链"协同机制,该村将产业升级深度嵌入集体经济造血体系,以土地集约利用释放存量空间价值,同步搭建政企产学研转化平台,形成智能制造与传统产业双轮驱动的经济底盘。这种产城人三维联动的改革设计,正在重塑珠三角典型乡村的发展基因。
面对城镇化进程中的治理痛点,富竹山村以精准出拳破解民生二元困局:斥资筹建镇域第三所公办初中,预计新增学位1200个,直击教育资源配置的时空错配难题;7层智能立体停车楼项目进入主体施工阶段,1076个智慧泊位的供给量将改写区域交通组织逻辑;创新试点的社区嵌入式养老综合体,通过"中央厨房+日间照护"模式实现医养资源15分钟可达,这种全龄友好型社区生态的构建,标志着公共服务供给从补缺型向品质型的范式跃迁。
该村在文化振兴维度祭出破圈打法:投入160万元对南北门古祠堂实施"针灸式改造",植入现代图书馆功能模块与数字文旅场景,打造出兼具文献典藏、非遗展示、文创孵化的复合文化地标。这种"祠堂经济"的活化实践,不仅实现了历史建筑的功能再生,更重构了基层治理的文化认同基础。书寮项目通过策划民艺工作坊、乡村记忆档案展等品牌活动,正在培育新型乡村公共空间的社会资本。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深水区,富竹山村以系统思维打破要素流动壁垒,其"经济提质-服务增效-文化铸魂"的三维攻坚模型,为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监测数据显示,该模式实施后集体经济年增速提升4.2个百分点,民生满意度指数突破92分,文化遗产利用率提升至78%,多维数据印证着共富愿景的渐进实现。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