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送孩子从两小时缩至半小时"的奇迹正在东莞东城街道上演。这条曾因日均3.8万人次通勤量陷入瘫痪的光明路,在市委巡察组精准督导下,仅用半年时间便完成从"堵城"到"通途"的蜕变,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巡察利剑出鞘直指顽疾。2024年5月,市委巡察组在"镇村一体巡"中发现,光明路沿线教育医疗资源集聚形成的"潮汐车流",暴露出城市规划的前瞻性缺失。三校一院的刚性需求与2800个停车位缺口的尖锐矛盾,让这段2.3公里道路沦为城市治理的"血栓点"。
东城街道以雷霆手段破局:实施时空分流策略,通过限时单行+校车专道+严管执法组合拳,将道路通行效率提升300%;创新共享停车模式,撬动9个封闭停车场释放500余车位,破解"有位不放"困局;定制14条通学专线构建公交微循环,校车乘坐率突破60%大关。更引入智慧交通系统,通过流量监测动态调整信号配时,实现道路资源精准投放。
数据见证蝶变:家长接送耗时压缩67%,警力投入减少1/4,违停投诉下降82%。"现在校门口就像装了'时空门',再也不用提前两小时出门抢车位。"家长李先生的话道出群众心声。这场治堵攻坚不仅疏通了城市脉络,更重塑了基层治理生态——巡察监督与行政执法的深度耦合,催生出"问题发现-精准施策-长效巩固"的治理闭环。
莞讯网观点:光明路涅槃揭示城市治理新范式,其核心在于将巡察监督的"政治体检"功能转化为治理效能。当2.0版的"绣花功夫"遇见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即便是城市病中的"癌症病灶"也能药到病除。这种"巡察+治理"的东莞模式,为破解大城市病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题思路,其价值已超越交通治理本身,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