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带去便利出行的同时,另一个“副产品”也已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许多损坏不能使用或有安全隐患的单车占据着城市空间,影响市容、给用户带去不便的同时,还拉低了人们对共享单车的整体好感。有人说,共享单车之殇,放大了人性之恶。如今每天被破坏的共享单车数以万计,而很大一部分都是被认为破坏,这其中被破坏最为严重的便是ofo小黄车。
据某网友爆料,仅仅北京城区的一个ofo小黄车维修点,每天就有成千上万的破损小黄车被送至这里维修。该网友介绍,这里的维修师傅每天都要维修至少百辆小黄车,可即使这样修理的速度也远远比不上这些车损坏的速度。面对源源不绝被送到这里的破损小黄车,师傅们忙到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北京一个小维修点每天就有如此多破损的小黄车,那在全国每天会有多少小黄车被损坏可想而知。众所周知,小黄车尚未配备GPS定位,车辆本身十分难以被追踪,所以没有被发现的损坏车辆数量想必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如此多小黄车被损坏,全部都是人性之恶下的“罪证”吗?可能并非如此。据某专家称,小黄车是由普通家用自行车转化而来,成本低廉,实事求是的说,和“摩拜单车”的轴传动结构比起来,质量上的差距很明显。本身“身子骨”差,一些关键部位比如车胎、链条等就十分容易出问题。再加上有许多ofo单车因为车锁漏洞被免费骑行、低成本骑行,这很容易给人们心中无意间投下产品“低廉”的印象,进而导致不去珍惜和爱护,甚至是粗暴对待。
此前曾有媒体推算,ofo共享单车的损耗率约为30%。以此计算,ofo已经投放的100万辆单车中,已经损坏了大约30万辆。
任何一款成熟的企业,都不能只讲情怀,把产品损坏率高、丢失率高这类问题推给消费者人性之恶,甚至是共享经济本身的短板。毕竟,商业文明不是用来测试人性的,好的设计能够激发人性之美,而坏的设计则会诱发人性之恶。从产品入手,一方面提升质量,强壮“身子骨”,降低损耗率,减少单车维修成本。另一方面,尽快通过增设GPS定位模块这类技术手段,追踪放大作恶暴露度和惩罚系数,在约束和引导中完成用户教育工作。这样,才是一家成熟企业应有的应对之策。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