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端号(本文图片均由记者 郑琳东 程永强/摄)


莞马全解密系列报道②
“终于忙完了,很累,但也很值得。”随着“莞马”的结束,东莞前沿技术研究院产品总监娄彬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27日,在“莞马”的起点,一个漂浮在空中50米高处的银色庞然大物格外引人关注,这个名为“mini云端号”的前沿科技产品,由娄彬和同事在现场进行操作。它除了能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还负责监测沿途温度、湿度、PM2.5、照度等实时环境数据。
从26日上午进场调试,到27日中午“莞马”结束后撤场,在这期间,娄彬和他的同事们只睡了3个多小时,他们度过了紧张而有意义的一天,云端号也出色完成了为“莞马”保驾护航的任务。
26日上午就进场紧张调试
26日上午10点,娄彬和他的同事们来到了“莞马”的起点,也就是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门口。刚到达现场,他们就紧张地忙碌起来。在对场地进行最后的检查后,工作人员在这里放飞云端号。
这个迷你版的云端号由东莞前沿技术研究院提供,它总长度18米,最大直径6米,由氦气提供浮力,驻空高度100至150米,载重20公斤。
在当天进行调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一开始,由于电压不足,无法满足云端号的正常运转,一时间令工作人员犯愁。娄彬于是跟电源供应商协调,紧急商讨后,工作人员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在晚上9点多将电线设备更换完毕,这令娄彬和他的同事长舒了一口气。
“每个人都很尽责,晚上更换电线设备时,由于现场照明情况不好,我们就围着工人,拿着手机给他照明。”现在想到这个细节,娄彬还是很感动。
26日,从早上开始,娄彬和他的同事一直忙碌到晚上11点多。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一切都准备就绪。随后,拖着疲惫的身躯,他们回到了住处,没休息多长时间,就要全力迎接第二天的“莞马”大赛。
对起点方圆10公里范围精确监控
27日凌晨3点多,娄彬和他的同事就起床了。简单洗漱一番,他们就马不停蹄赶到“莞马”现场,对云端号进行最后的调试准备。5点左右,离“莞马”起跑还有3个小时,工作人员就调试完毕处于待命状态了。
在“莞马”的起点,云端号成为当天最受关注的科技元素之一,它浮在50米高的空中,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显眼,引来现场人员的惊叹目光。
那么,这个云端号的内里到底有何玄机呢?娄彬说,这个迷你版的云端号里面搭载着光学遥感、通信设备,还有可见光-红外高清防震监控设备,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对“莞马”起点方圆10公里范围内进行实时监控。
这个云端号有多厉害呢?娄彬形象地说,“10公里范围内,最小0.2米左右的物体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而在‘莞马’起点附近,一个没有灭的烟头,都可以被红外设备监测到,精度非常高。”
27日,娄彬作为云端号的总指挥,驻守在“莞马”的起点,一旁还有一群同事负责设备的操作和运转,随时处理异常情况。
云端号实时监控到的画面,会在现场的屏幕上显现出来。而它提供的实时监控画面,还会提供给现场的安保人员,成为他们采取行动的重要依据。
云端号出色完成任务
除了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外,这个云端号还承担着另外的任务——通过物联网技术,云端号要在现场对沿途温度、湿度、PM2.5、照度等进行监测,数据将显示在现场大屏幕上,为赛事保驾护航。
“27日当天,设备运转一切正常,根据我们的监控,并没有发现异常,可以说云端号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娄彬说。
“莞马”结束后,娄彬和他的同事们长长舒了一口气,他们的脸上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娄彬向他的同事们表示了感谢,并特意向记者发来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名单。谈及这次参加“莞马”监测任务的感受,娄彬简单地说道,“累并快乐着。”


航模表演惊艳全场
27日上午,在“莞马”起点附近的松湖广场,一场精彩的航空模型特技表演吸引了市民的目光。蓝天白云下,航空模型呼啸着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为“莞马”加油助威,成为当天一道别样的风景。这也是在东莞举办的首次大型航空科普文化活动。
这次航模表演是由中国航空模型特技飞行表演队提供,该表演队成立于2011年,是国家体育总局领导下的目前国内唯一且最顶尖的特技表演队伍。为了给“莞马”助兴,表演队专门组建了16人的世界冠军阵容,其队员均是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的国际级、国家级的运动健将。
27日早上有两场航模表演。第一场表演配合“莞马”鸣枪起跑,8:20左右,大型模型飞机一飞冲天。在滨湖路奔跑着的运动员,可以一边欣赏秀丽的松湖美景,一边感受飞行表演带来的科技体验。第二场表演安排在11:15,同时还举办了航空科普体验活动、飞行器及仿真模型展示,吸引了600多名群众到现场观看并参与各项体验活动,人气爆棚。
“英雄联盟”飞人组合、花式双机编队配乐飞行、无线电遥控花样模型分机编队飞行……在表演队员的操作下,航空模型在空中完成了各项主题表演,还在空中点燃绚烂的礼花、拉出五彩曲线,为“莞马”选手加油喝彩。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