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正在召开的第70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上了解到,由于不少中成药企业对不久前下发的《关于加强中药提取和提取物监督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有很大争议,国家食药总局药化监管司于5日在北京召开加强中药提取和提取物监督管理研讨会。
国家食药总局相关人员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为进一步规范中药提取和提取物生产使用行为,保障中成药质量安全,该局起草了《关于加强中药提取和提取物监督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加强对中药提取的监管要求,明确对中药提取物的备案要求,强化中药材前处理和药渣的管理,界定具有国家药品标准中药提取物范围,对提取物违法违规行为明确了定性和处理要求。”他指出,《通知》的出台能够进一步规范中药提取和提取物的生产秩序,严厉惩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鼓励优势企业健康发展,强化中成药生产企业的质量责任,确保中成药质量。
但是,记者从全国药品交易会上了解到,一些中药企业最不能忍受的是《通知》中“取消委托加工”的条款。
《通知》提出,中成药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与生产品种和规模相适应的中药提取能力。自2016年1月1日起全部取消中药提取委托加工。允许集团内部企业之间可共用一个提取车间,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本省和外省异地建立提取车间,但必须严格管理。
一家行业协会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提取设备和技术的限制,不少中成药企业都是外购中药提取物,然后回厂后自行加工。“中药提取物是原材料,不是药品,只要质量可控合格,为什么不允许委托加工?”
“我们有自己的提取车间,这个《通知》对我们没影响。”一家上市公司副总裁指出。
可一家小型中药企业老总告诉记者,上市的中药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提取车间,但其他中药企业大多规模不大,不少企业受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多年来一直采取外购中药提取物的方式进行生产。“因此,如果按照《通知》执行,这些企业都没法生存,只有去找别人合作。”
不过,中国中药协会相关人员认为,《通知》强调自行提取、杜绝委托加工是为了从源头遏制中成药造假、质次等问题,从长远看有利于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
据悉,目前国内中成药生产企业为2595家,康恩贝、亚宝药业、云南白药、同仁堂等中药上市公司具备自己的中药提取车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中药企业不具提取能力2016年关门 2013-11-29
· 含毒中药需改说明书 涉同仁堂白云山多产品 2013-11-19
· 贵州拟在“十二五”末实现中药民族药产业产值500亿元 2013-11-13
· 中药走出去亟须掌握标准评定话语权 2013-10-18
· 云南建立中药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站 2013-07-2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