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界掘金:国企改革再起步 投资商机会几何?

理财   来源:投融界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4-08-19 15:50:51
  7月,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央企业开展四项改革试点工作,这四项改革试点工作是:试点国有投资公司、试点央企管理岗位聘任以及业绩考核、试点向央企派驻纪检组以及试点央企发展混合所有制。国资委的这一举动被认为是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开端。但是在投融界看来,考虑到此次参与试点企业数量有限,所以,国资委这一举动,实验意义大于战略意义。即使将其视为国企改革的新动向,那么新一轮的国企改革,未来之路还很长。
 
  投融界是专业的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在撮合资金和项目的同时,也提供专业和权威的有价值投融资信息以及投融市场分析。

  在投融界看来,如果现在是国企改革新起点的话,那么距离国企改革完成,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国企曾经走过了不短的改革之路。

  国企改革的过去

  投融界认为,我国的国企改革之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国企改革,这一时期也被外媒称之为“朱镕基式的国企改革”,这一阶段的国企改革以抓大放小、完善企业治理、剥离企业社会功能、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主要特征,经过此轮改革,国企数量大减,不少小型国企被私有化,形成了一批有战略支柱作用的国有企业,如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等。

  第二阶段的改革起步于2000年左右,这一阶段的改革以股份制改革、国企上市为主要特征。包括四大国有银行、“两桶油”、建筑建材、军工航天等国有企业纷纷登陆A股市场。借助于资本市场以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增,同样,此阶段的股民也从资本市场获利颇丰。

  第三阶段的改革是在2008年之后。2008年金融危机出台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为国企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这一时期国企特点是“国进民退”。虽然这一阶段没有改革之名,但是的确引发了国企规模的巨大变化,同样可以将其称之为“改革”。2008年之后的改革强化了今天国企的“垄断格局”。

  如果从90年代开始算起,国企改革可以说与中国经济30年发展同步进行,但是改革没有终点,今天国企的一系列弊端再次显露,如“市场垄断”“异化为利益集团”“提供就业岗位有限”等等,每一条都完全有能量促使国企进行新一轮的改革。

  国企改革的未来

  仔细分析国资委宣布的四项改革试点工作,抛开对于国企管理权、监管改革不谈,仅从投融资的角度看来,投融界认为,新一轮的国企改革有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国资管理模式的改革。目前,国有企业的资产由国资委管理,国资委行使的是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责,并且同时需要管企业和管资本、管人事。而试点成立国有投资公司,就是剥离对于企业和人事的管理,专注进行资本管理。在投融界看来,这一方向类似于“淡马锡”模式。淡马锡是由新加坡财政部设立的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独立进行对外投资,新加坡财政部有监督之责,而不干涉投资公司运营。

  第二个方向是发展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例如国资委在中国建材、中国医药集团开展混合所有制试点。当然实行混合所有制的企业类别,也需要特别注意,主要是一些是市场竞争激烈、关系人民生产生活的行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有利于打破国有企业对于行业的过度垄断。

  根据投融界经验,过去历次的国企改革,都会造就一批“富豪”,例如90年代的国企改革,很多中小国企的私有化产生了众多的乡镇企业家和企业明星;大量的国企上市,让不少股民以及投资人资产数倍增长;国进民退中,身处国企内部以及与国企关联紧密的企业,顺势而上。那么,新一轮的国企改革,是否又是投资人新的狂欢盛宴呢?

  国企改革提供的投资机会

  如同投融界上文中的分析,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在两个方向,一是国有资本的管理模式,主流是组建投资公司,负责国有资产的运作;二是在国企经营中进一步扩大混合所有制。这两个方向,也为投资人投资国企提供了机会。

  首先是国有资产投资公司的组建。已经有不少投资人士开出了“成立共同基金”的药方,由政府成立国家共同基金,在基金份额中占据主要部分,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公司资本参与基金,该基金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对于中央层面的投资公司,需要庞大资本实力,才有能力参与其中,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进入中央级投资公司机会渺茫。但是我国拥有超过200万亿元的国有资产,包括省属国企、市属国企的改革,也都“蠢蠢欲动”,低一级的投资公司,仍然有社会投资商参与的机会。

  其次是发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近期北京、深圳相继发布了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在意见中,相同的表述是:完善各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国企改制和重组。这也就是说,私有制经济以及社会资本可以通过股权投资、债券投资等方式,投资国有企业,成为国有企业股东。在投融界看来,加之近两年地方“卖地财政”的中断、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重,地方政府通过出售国有资本的意愿可能更加强烈。所以,投融界建议,投资人不妨多多关注地方政府的股权、债券融资项目。

  客观上看,投资国企的门槛虽然较高,要求较严,很多投资人或许因此会望而生畏,但是庞大的国企资产存量,极大的诱惑力,总是存在着投资人值得投资的机会。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