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如何与深圳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引热议

国内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0-10-19 10:06:43
  东莞如何与深圳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引热议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毗邻深圳的东莞,近年来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莞深合作不断深化。与此同时,不断有深圳企业选择在东莞“扩建”,将生产和研发基地迁至东莞,助推东莞发展步入“快车道”。
 
  当前,东莞在更高水平上推动东莞与深圳的合作。如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携手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打造190平方公里环巍峨山大科学装置群。莞深之间合作在科技创新、源头创新为主的层级上展开新一轮的融合发展。
 
  接下来,东莞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向深圳学习?东莞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与深圳优势互补,实现错位发展?本期三人行邀请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谢宝剑,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共同探讨。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我国正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东莞要主动寻求转型升级,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莞深共建合作有助于深圳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进一步发挥出创新突破的潜能,也有助于东莞进一步吸收学习深圳的发展经验。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东莞要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强力度,在营商环境建设、关键核心技术、高端创新要素、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上加强与深圳对接。
 
  发挥东莞优势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东莞在城市定位上,应当如何合理规划,通过与深圳优势互补,实现竞合错位发展?
 
  丁力:深圳成功的经验在于市场经济的精彩演绎,东莞要学习深圳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根据我的观察,目前来看,深圳和东莞还是属于“前店后厂”的分工,既然把生产制造基地放在东莞,就应该发挥东莞优势将生产制造做好,提供高质高量的供应,而不是盲目效仿,否则会同构竞争没有互补,所以东莞要错位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破除一个错误观念,即金融房地产赚钱,而制造业属于低端产业。东莞要发挥制造业优势,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智能制造发展道路,实现高质量发展。
 
  谢宝剑:《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深圳要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协调合作,建立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的改革联动机制,实现协同对接,充分发挥制度整体效能。”而东莞毗邻深圳,在与深圳协调合作和区域互动上具有天然优势。
 
  在城市定位上,东莞要与深圳协同共进,有力配合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首先,在基础设施上加强与深圳的无缝对接,实现人流、物流的便捷快速流动;其次,在产业平台建设上,按照深圳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深圳的知识溢出和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共建共生;再者,在城市营商环境建设上,全面系统复制深圳可推广的营商环境;此外,东莞要加强广深廊道功能,在双城联动中承接人才和创新的溢出。
 
  宋清辉:深圳是经济特区,一系列先行先试在这里进行。东莞是毗邻深圳的城市,占据地理位置优势,在学习、借鉴深圳经验方面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深圳面临土地资源不足的制约,而东莞土地资源相对充足,在合作共建、融合发展方面具备广阔空间。两市的共建合作有助于深圳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进一步发挥出创新突破的潜能;此外,也有助于东莞进一步吸收学习深圳的发展经验。
 
  当前,深圳正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意味着深圳将继续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深圳需要在科技领域实现更多高端创新,在金融领域实现更多突破,在产业领域实现更多优化升级,在人才领域实现更多战略储备。莞深通过战略合作、产业融合、人才交流等方式,可助力深圳放心大胆探索新科技、新产业、新方向。对东莞而言,需进一步向深圳看齐,鼓励东莞的企业、机构、人员参与深圳建设事业,同深圳一道锻长板、补短板,提升优势领域、扭转薄弱环节。
 
  补齐自身短板 积极对接深圳资源
 
  记者:在产业协同发展上,莞深合作有哪些好的经验值得借鉴与推广?东莞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向深圳学习?
 
  丁力:过去,东莞以贴牌生产和加工贸易为主。当前,我国正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东莞要主动寻求转型升级,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在开拓国内市场这一层面上,东莞深圳处于同一起跑线,应当抓住这个机遇,提高并完善自身的供应能力。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深圳具备一些东莞不具备的优势,例如金融行业、科技创新能力、高端人才资源等,这既是东莞短板也可以成为东莞的资源,东莞要学会如何利用这些优势资源。深圳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东莞做配套产业也是良策。例如,深圳做生物制药、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那么东莞就可以做相关领域的产业化,将其研发成果在东莞落地市场化。
 
  谢宝剑:在莞深产业协同发展上,一是东莞有效地为深圳产业做大做优做强提供平台支撑。二是东莞充分发挥了制造业基础厚实的产能优势,为深圳产业链延伸、拓展提供有效的支撑;三是东莞在土地、厂房、人力资本、住房等产业要素支撑上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跟深圳实现协同配合和联动发展。
 
  未来,东莞要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强力度,在营商环境建设、关键核心技术、高端创新要素、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上加强与深圳对接。
 
  宋清辉:强强联合、产业融合等方式,推动莞深两地产业共同发展。例如,许多深圳企业将制造中心、研发中心等迁移至用地成本相对较低的东莞,一方面有利于企业优化在深圳的资源配置,做好战略、经营、市场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有利于东莞引入更多高精尖企业,强化产业集群优势,促进东莞相关产业高速高质量发展。
 
  深圳曾经通过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壮大自身、加速工业化进程,随后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实现转型升级,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助力深圳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深圳的经验值得东莞借鉴。例如,东莞可以学习借鉴深圳关于推动企业发展的相关产业政策,学习深圳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并结合自身实际,研究符合东莞实际的产业方向,走出一条既和深圳协同共进,又能发挥出东莞优势的路子。
 
  推动平台建设 集聚高端创新要素
 
  记者:目前,深莞已经就共建环巍峨山大科学装置群达成共识。在两地携手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有哪些建议?
 
  丁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对于东莞和深圳两地来说,都是宝贵的机遇和资源,两地要充分认识并利用自身资源,取长补短。在这个过程中,东莞可以向深圳学习,积极盘活各种资源,合理配置资源,拉动人才、资金、产业流入,与深圳一道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积极参与到国际科研竞争中去。
 
  谢宝剑: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上,首先两市要加强联动,实现深度对接,尤其是在涉及大科学装置等方面,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发挥效能,实现协同。其次,要充分发挥双平台的作用,即深圳光明科学城与松山湖科学城携手合作,联动双方资源,发挥双平台优势,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此外,还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通过打造全球一流的创新环境,吸引集聚更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包括人才、资金、项目等,以此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
 
  宋清辉:两地携手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必将推动两座城市共同发展。考虑到不同城市定位不同,不排除各自的研究重点不同,对相同事情的关注程度也会不同。但整体来看,都是为我国科研以及相关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在携手共建方面,需要将目光投向长远,通过共建这一形式,积极引入各方技术、人才等科研资源,与其他具有知名度、有实力、有创造力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智库等展开广泛合作,培养出更多高端人才,为城市发展做好人才资源储备。(记者 张帅 向连)(来源:东莞时间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