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深化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生活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9-03-15 09:28:25
  东莞深化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去年5月的一天下午,塘厦镇一名8岁的小孩走失。当地派出所接到报警后,一边派出警力在辖区内寻找,一边将走失儿童的信息在“一呼百应”微信群内发布,要求治安积极分子协助查找。不久,一名群众在“一呼百应”网吧群内提供线索,称上午曾在湖心网吧门口见过这名小孩。警务室民警迅速赶到该网吧,调取当时的监控录像,确定小孩走失的方向,加派人手进行查找,并最终将孩子找到。从接到报警到找到孩子,用时约30分钟。
 
  近年来,我市立足东莞治安实际,推动“一呼百应”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铸盾”行动,开展“二标四实”基础信息采集等工作,不断深化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去年7月开始,以“入户听民声,服务暖民心”为主题的入户大走访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利用4个月的时间,对全市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设施信息开展集中采集。这一切就是为了摸清东莞的社会治理要素基础信息。
 
  东莞是全国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倒挂情况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是典型的陌生人社会,实有人口一直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动态不准。这也成为东莞建设智慧城市和实施大数据战略的短板。
 
  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去年,东莞市公安局主动担当,将“二标四实”基础信息采集作为重点工作。目前,已初步建立全市统一“标准地址库”,建立全市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统一“标准作业图”。
 
  同时,通过边采集,边探索,逐步建立标准作业图、标准地址库和“四实”信息长效维护更新机制,动态解决变量信息问题,确保社会治理要素基础信息全面、准确、鲜活。建立全市“社会治理要素基础信息资源库”,推动信息高度共享和深度应用,并着力解决我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隐患,全面提升我市社会治理标准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大力提升群众安全感。
 
  现在,走在东莞的街头、小区、单位、学校,都会见到一个个警民联防执勤点。执勤点上贴着“全民创安·一呼百应”的标志。近年来,我市深化“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警务理念,积极探索以“提升全民创安参与度”的思路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一呼百应”应运而生。
 
  东莞把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组织起来,把大街小巷各类群体发动起来,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及“互联网+”等新业态中蕴含的社会资源力量利用起来,把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发挥起来,积极营造“治安人人参与、平安人人共享”氛围,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淡化陌生人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着力打造具有“莞味”的全民创安群防群治工作新模式、新格局。
 
  去年以来,我市通过强化警企联防、警民联防、警校联防、警医联防、警铺联防,因地制宜、因情施策,不断探索实践,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布建警民联防点,构建“一呼百应”防控阵地,有效完善群防群治防控网络。
 
  截至去年12月,全市已建警民联防执勤点12712个,配置执勤人员20625人;建立微信群3865个,入群人数157471人;全市发动群众65047人。同时,全市共通过群防群治力量收集有效线索1453条、救助走失人员1344人;参与调解、化解社会矛盾1942起;奖励549人次,发放奖励金337150元。群防群治阵地布建初见成效,联防联动日趋完善,全民创安氛围逐渐形成。
 
  去年6月1日下午,一个急促的报警电话打进了东莞110指挥中心:虎门某小区发生故意伤害案。值班指挥专员立即通过显示大屏幕,调动小区附近警力,短短一分钟内嫌犯便被控制。这样高效精准的接处警,已经成为常态。
 
  去年6月26日,全市33个镇街(园区)110、122“两台合一”工作完成,从此110、122报警电话由市公安局统一接听。全市公安机关新指挥勤务机制也同步投入运行,除了110接处警采取“一级接警、分级分类处警”外,在指挥调度方面,实行“可视化、扁平化指挥”,通过警用数字集群网对讲机直接指挥最近的警力进行处警,处警效率得到提高。并实行情报主导、扁平指挥、合成作战的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运作的工作模式,建立覆盖全局、整合共享的“情指行一体化”体系,提升打防管控效能。
 
  市公安局还在全市构建“2+N+N”三级处警巡防体系,将全市划分为122个巡区、610个巡片,建立了公安铁骑队伍,实行“统一指挥、一警多能”,按“有警处警、无警巡逻”开展处警巡防工作,由“等警情上门”向“上路找警情”转变,实现屯警路面、快速到位、快速处置。
 
  通过警务机制改革,处警效率明显提高,街面见警率明显提升,指挥层级更加简化,防控网络更加严密。“两抢一盗”警情数也明显下降,其中去年的“两抢”发案数同比下降77. 4%。
 
  打造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离不开科技的力量。其中视频监控建设和联网对于打造“平安之网”具有重要作用。
 
  2007年前后,全市各镇街和村(社)已经开始建设视频监控。起步虽早,但起点并不高。由镇街财政和村(社)集体自己投入建设的不少视频监控,因为无法实现联网,成为“信息孤岛”,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为进一步加大全市视频监控系统的统筹力度,我市成立了东莞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领导小组,结合“雪亮工程”,统筹领导全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市公安局计划用三年时间,以三步走的方式,构建市镇村三级视频监控网络。
 
  依托“雪亮工程”,市公安局在去年制定出台《东莞市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管理规定》和《东莞市二、三类点(社会重点单位)视频资源整合共享接入技术指引》,力争到2020年完成全市100%村(社)的视频监控联网任务,届时全市将有十几万路视频监控联网,实现全域覆盖。
 
  与此同时,结合东莞实际,市公安局提出了构建东莞“科技护城墙”,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科技手段,打造“以全息感知网为触手、以高速传输网络为通道、以警务云和视频云为基础、以警务大数据中心为核心、以运维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以智能化应用为目标”的立体化综合防控体系。
 
  未来,“科技护城墙”将极大提升东莞公安科技信息化水平,增强公安机关对各类新型犯罪防范打击能力,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来源:东莞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