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城市“颜值”与“内涵”同步提升

生活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8-09-21 09:14:02

  东莞城市“颜值”与“内涵”同步提升
 
  在刚刚过去的台风“山竹”前后,东莞33个镇街(园区)的6234名网格管理员坚守辖区“网格”,向市民讲解台风应对措施、排查安全隐患、劝导人员转移,共计安全转移并妥善安置近7万名群众,发放12万余件救助物资。社会治理“智网工程”正是东莞创新社会治理精细化机制的一个生动案例,通过社会治理数据汇聚及管理,更好地完成排查、消除公共安全隐患,以及防控违法犯罪、化解矛盾纠纷等任务。
 
  东莞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发展给城市带来生机和活力,但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也不断面临新矛盾和新问题。面对“成长的烦恼”,东莞以提升城市品质为抓手,在城市精细化治理上下“绣花”功夫,城市的“颜值”与“内涵”同步提升。
 
  下午6时是下班高峰期,在东莞大道—鸿福路口,虽然来往的车辆依然很多,但经过改造后,道路中间的中央绿化带减少一半,新增了两处掉头车道,道路明显畅通了许多。
 
  作为第一批改造的12个拥堵节点,此前,这里的左转和掉头两种交通通行方式,都是通过同一条车道的设计来完成的,也造成了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左边的两条车道经常塞成“长龙”,让过往市民叫苦不迭。
 
  在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80万辆的东莞,“拥堵已成常态,谈堵已成热点,治堵更势在必行”,东莞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钟永刚曾对全球很多城市的治堵经验进行研究,他说,从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都面临过拥堵问题,通过种种措施,最后都得到了解决。
 
  9月11日,东莞市再次推出第二批34个拥堵节点的整治措施。对于这些近期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在12月底之前,节点将通过采取优化交通组织及信号灯配时、调整车道、路口渠化、局部加宽及完善路网、道路升级改造、落实高峰勤务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提高通行效率。
 
  “我们这次通过节点改造、路网改造、优化公交、发展城市慢行系统,能将全市的交通系统进行立体化的改造。”钟永刚介绍,通过建立交通拥堵治理长效机制,探索“潮汐车道”等新型交通组织方式,东莞将力争一年实现拥堵状况得到有效缓解,三年实现交通通行能力明显提升。
 
  在此次治堵中,为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东莞还探索建立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统筹机制。目前,交通部门已经委托了第三方专业技术机构组织编制《东莞市交通发展与治理规划》。作为推进东莞交通发展与治堵工作的重要行动依据,该规划主要内容包括了东莞综合性的交通发展政策与战略措施,近期、中期及远期的交通治理对策和措施,保障措施及责任分工等。目前,规划已经上交市政府研究审定。
 
  通过这份“海陆空”的规划,打通断头路,东莞将加快完善“五纵四横六连”高速公路网络,构建环珠江高快速路网体系。东莞将与珠江西岸地区形成“一环五横”的沿江跨江路网格局,缓解虎门大桥、广深高速的交通压力。
 
  为主动对接穗莞、深莞城市轨道交通,打通大湾区高端资源共享的通道和脉络,记者了解到,东莞将创新开发工作机制,创新轨道交通项目资金筹措机制,推动市内地铁尽快串线成网。通过强化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精细管理的有效衔接机制,全市将采取增加次干道路密度、立交化改造、建设慢行系统和空中连廊等措施,不断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今年4月,东莞市第一次以爆破方式,拆除了大朗镇一栋近900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震撼场面仍然让人记忆犹新。仅是今年上半年,全市组织举行的拆违现场会多达30次,为历年来次数最多。
 
  “两违”建设不仅影响了经济发展、城市形象,更为安全生产埋下了诸多隐患,由于抢建而造成高空坠亡的事件,屡见不鲜。
 
  今年以来,东莞市以改革的思路创新“两违”治理制度机制,对违法建筑制定了分类处理机制。对新增违建实行“零容忍”,提出打早打小、完善管控机制、毫不留情地坚决实施精准打击,实现“零增长”。对存量违建则探索综合治理,分类处理历史遗留违法建设,推动存量违建“负增长”。
 
  今年前7个月,全市整改新增违建835宗,整改面积76万余平方米,全市治理违建面积近450万平方米。
 
  发现新增在建违建后,相关部门通知供水、供电部门,后者在2个自然日内,对违法者实施停水、停电。与此同时,快速拆除机制启动,城管部门对新增在建违建要求限期2日自行拆除,若未及时拆除的,属地镇街政府将组织联合执法,采取快速拆除措施……
 
  这是东莞针对新增在建违建推出的“停水停电机制”和“快速拆除机制”两项创新举措,“即建即拆”大大压制了“两违”的蔓延。同时,东莞还推出了“信息公开机制”“拆违现场会机制”以及“执法监督机制”等系列措施,力争实现“两违”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近日,长安镇上沙社区网格员在辖区内进行“二标四实”人口信息采集时,排查发现并协助民警成功抓获1名在逃人员。类似这样处理基层公共安全隐患的事件,几乎每天都会在东莞发生。
 
  2016年东莞在全市开展社会治理“智网工程”,将2465平方公里辖区分成2958个“网格”,平均每个网格配置3名网格员,通过近万名网格员每日巡查反馈,推动大量问题隐患在基层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东莞一方面选取市公安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公安消防局、市卫生计生局、市工商局等作为入格部门,涵盖公共安全、矛盾纠纷、社会治安隐患排查等工作内容。另一方面,也积极拓展网格服务功能,将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等纳入入格部门,涵盖学龄前儿童数量采集、社区服务等,从而切实解决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将社会管理与服务有关内容同时作为入格事项,从而逐步探索建立了“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精细化服务、法治化保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网格管理员累计发现隐患66.4万宗,完成处置52.7万宗。也就是说,平均网格管理员通过线索发现上报的隐患超过了40宗。今年,东莞还提出了85%的问题线索在村(社区)一级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目前,“智网工程”已经成为东莞提高城市社会服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初步实现了从主要依靠“人海战术”走向依靠科技手段,从“条块”分割走向资源整合,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管理,从“运动式”管理走向日常制度化管理,推动了城市品质和面貌的有效提升。(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